首页>
根据【关键词:梅兰】搜索到相关结果 71 条
-
猴年弄春大写意花鸟添生机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投资与理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
大写意
梅兰竹菊
中国人
写意画
现代人
绘画形式
大自然
-
描述:
花鸟画大概是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绘画形式,但是梅兰竹菊就算了.太不符合现代人的居客气质了。然而大写意花鸟就很适合,真正的大写意接近抽象,挂在家里有大俗大雅的气势。小科普—下:花鸟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
闲话几出春节开锣戏
-
作者:
林岷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节
京剧
中国传统节日
王瑶卿
观众
演员
梅兰芳
谭鑫培
演出
法门寺
-
描述: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受重视的民俗节庆。新春期间,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其中在梨园界,各种象征吉祥纳福的剧目,也在新春期间陆续地演出,形成五彩缤纷的年戏文化。本文介绍几出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京剧年戏及其趣闻。一、《大赐福》上世纪前期,在春节期间,特别是正月初一至初五观众和演员都想图个吉利,希望新的一年能顺利、如意、平安、发财。所以,剧团演出的剧目也要挑选喜庆、吉祥的。开锣第一出戏大都是《大赐福》,就是福、禄、寿三星和魁星、财神、喜神(麻姑)唱些吉祥的曲子,向观众祝福。1939年正月初一,马连良的扶风社就曾在《龙凤呈祥》之前加演了《大赐福》,由马连良饰天官福星,萧长华饰寿星,姜妙香饰禄星,张君秋饰喜星,袁世海饰财神。
-
梅兰芳入党记
-
作者:
顾育豹
来源:
世纪风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房
新中国
建国初期
解放初期
梅兰芳
共产主义事业
周恩来
入党申请书
-
描述: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件深灰色的上衣,面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这样。他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梅夫人进屋轻问:“何不
-
全球化有没有扼杀柏林?:解读5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
作者:
谢菁
来源:
世界电影之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竞赛
中国电影
鼓励创新
导演
柏林
全球化
金融危机
影片
梅兰芳
国际电影节
-
描述:
伴随着电影节的到来,柏林满城尽是熊标的旗帜、海报和雕塑,充满了节日气氛。红色的主题海报醒目而喜庆,彰显出电影节对来自120多个国家的参赛、参展影片和电影人的欢迎。尽管年初的柏林寒意犹浓,却丝毫没
-
京剧《曙色紫禁城》4月底亮相梅兰芳大剧院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慈禧
戏迷
京剧院
新编历史剧
梅兰芳
人物画廊
话剧
紫禁城
-
描述:
由国家京剧院打造的新编历史剧《曙色紫禁城》将于4月28至30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该剧脱胎于香港著名编剧何冀平的又一部话剧力作《德龄与慈禧》。《曙色紫禁城》为戏迷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沉郁苦闷的少年天子光绪,渴望得到真情的皇后,挑拨离间的长舌头长寿,八面玲珑、
-
梅兰芳的手势表演
-
作者:
李玉坤
刘沪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京剧
表演艺术
意大利
艺术家
兰花指
手势
梅兰芳
三十年代
齐如山
-
描述:
梅兰芳先生富有魅力的手势表演,曾经为许多著名艺术家所倾倒。早在三十年代,当梅兰芳赴美演出时,有位专门研究人手美的美术家就被他迷住了,经人介绍拍摄了梅兰芳的手势照片,据说有一百余种。还有一个雕塑家
-
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璀璨揭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艺术陶瓷
国画
收藏
传统
梅兰竹菊
中国
青花
-
描述:
“梅兰竹菊”的风骨在作品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采用传统国画技法勾勒花卉,姿态古雅,清新飘逸。青花发色浓淡合宜,浓处青翠喜人却无厚重之感,淡处幽幽成色而无赢弱之觉。
-
古老工艺之现代演绎
-
作者:
曹静楼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艺术陶瓷
国画
收藏
传统
梅兰竹菊
中国
青花
-
描述:
金青莲花瓶 站在这件青花缠枝莲镶金盘口瓶前,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错觉,既有乾隆一朝的盛世风华,亦不乏欧洲王室的辉煌瑰丽,中西两种不同的古典风韵在不觉间就成为了这件器物身后的背景。大气庄重的造型、清丽明快的色调、舒心雅致的纹饰,再加上璀璨夺目的金饰装点,无论从整体还是细节来看,此件作品都散发着富丽典雅的宫廷气韵。
-
东正明代御瓷抢风头
-
作者:
吴和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艺术陶瓷
国画
收藏
传统
梅兰竹菊
中国
青花
-
描述:
今年秋拍,明代瓷器的市场行情颇受关注,多件明代瓷器均创出佳绩。日前,在北京东正本年度秋拍拍场上,一件备受关注的被誉为日本第一弘治御窑珍品的明弘治御窑青花“游享中和”龙行莲池图盘以897万元的佳绩夺魁,再次助推了明代瓷器的市场行情。 “皇家长物——宫廷艺术专场”作为东正拍卖的品牌专场,得到了众多藏家的认可,最终斩获了8427.2万元的总成交额,92%的拍品均槌下有音。
-
化“冷”为“热”
-
作者:
马益群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艺术陶瓷
国画
收藏
传统
梅兰竹菊
中国
青花
-
描述:
近日,笔者看到了李彦君主编的《十大冷门》收藏系列丛书,颇感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李彦君相遇,笔者好奇地问,怎么想起冷门的话题?他感慨地说,现在很多收藏爱好者总是把目光盯在卖相好的“热门”藏品上,而忽略了市场表现不好的冷门艺术品。如何在收藏中避“热”寻“冷”,是目前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 举例来说,现在去一些收藏市场,随处可见仿制的元青花、红山玉猪龙,吸引了不少追“热”者的目光,而汉绿釉等则很少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