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末日”世界之思:在悲剧题材作品中彰显一种酒神精神——《“末·生”世界》油画系列解读
作者: 闫佳柠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艺术   末日   浪漫情怀   悲剧观  
描述: 在某种视角上,悲剧具有生活的本体性,人们对待悲剧有着泾渭分明的两种态度:一是悲观主义的末日情结;一是乐观主义的超越意识。著名悲剧哲学家尼采主张一种翩然洒脱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所内涵的是超越和创新
周池作品
作者: 周池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艺术   末日   浪漫情怀   悲剧观  
描述: 周池作品
作者王雷
作者: 暂无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艺术   末日   浪漫情怀   悲剧观  
描述: 王雷(1972-),男,辽宁锦县人,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油画、水性材料、综合绘画的创作研究。
清新雅致——李运媛工笔花鸟画评析
作者: 陈方方   来源: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艺术   末日   浪漫情怀   悲剧观  
描述: 李运媛出生于辽南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自幼对花卉有着独特的热爱与欣赏。作为女性画家,她又对花鸟画情有独钟,并一直恪守中国画学正道,不追风逐流。她在教学之余,仍然一直坚持笔耕不辍,练手与思辨、用心动情、动脑动手、身体力行、不断提升自我的全面艺术修养与实践探索。她一直在苦修功课,反复研读中国工笔画的艺术经典、探精究微、博取众长。在朴素与自然中不断思考与探究画理画法、锤炼笔墨、经营位置。同时又不断告诫自己不能泥古不化、停滞不前,而是要以广博的视野关
走在当下
作者: 半夏   来源: 今古传奇(故事版月末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灭   往前走   世界末日   时光流转   一所   绕指柔   能一   掉毛   完一   百炼钢  
描述: 多年以前,我梦想能有一所不大不小的房子,白色缀花的窗帘,木色条纹的地毯。门廊上,一只肥得不能自理的猫和一只快要掉毛的老狗躺着晒太阳。推开门便可以看到蓝得透明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湖面,油画一样的漂亮。每天傍晚,结束完一天的工作,便在夕阳的金黄里,带着我的老猫老狗出门溜达,将没心没肺的日子过得肆无忌惮。
社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世界末日   玛雅   修复   历法   浙江湖州   艺术家   雕塑   中世纪   公共艺术  
描述: 圆明园是保护还是复建再引争论近30年来,对于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工作,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开发利用"全面重建"、"公园建设"、"遗址保护"等各种建议,引出了"保护"与"复建"的激烈争论。"保护"一方认为,复建不过是建造一批低级赝品且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复建"一方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还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刚刚举行的"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中国圆明园遗址"学术研讨会上,这些问题又被重新拿出来讨论。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眼下
雕塑一个梦想
作者: 江小阳   来源: 中国西部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世界末日   美国历史   消防   艺术家   中国西部   城市公共艺术   美国西部   世贸大厦   雕塑  
描述: 2001年9月11日,美国历史上一个黑色的日子。当两架被劫持的飞机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撞向世贸大厦,美国人以为世界末日
油画风景的意义:广东“礼赞自然”油画风景研究会作品选(三)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美术学院   光色   世界末日   油画风景   钢筋水泥   基弗   列宁格勒保卫战   画中   审美内涵   审美价值  
描述: 油画风景的审美价值在于画面真实地表达出画家寄托于大自然的审美理想,传达出人类的精神韵律和生活气息,引领观者的心灵参与和共鸣,给人们艺术境界的联想。每个时代都有艺术家以风景这一题材对自然审美内涵进行不同角度和层面的表达,讴歌与赞颂,象征与隐喻,以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深沉的眷恋。有的画家通过表现画面景色的视觉形象赋予自己的情怀,再现风
内燃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艺术实践   旧馆   世界末日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佩奇   艺术创作   当代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这场展览旨在探索女性角色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演变中的独特意义,试图着眼于中国的当代女性艺术家如何打破"女性的艺术"和传统女性定义的固有联想,形成专属自我的独特语言和视觉。本次展览结合了27位青年女性艺术家在绘画、雕塑、装置、影像和表演等多种形式上的探索,体现了中国特殊的社会发展形塑和影响下的新一代女性艺术家如何完成具有独特视角的艺术创作。从男性及社会主导的问题,到女性主义、女权运动的凌厉姿态,到性别的"内燃",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