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试论明清木刻版画的技法风格
作者: 李文娟   陈维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文化   艺术   技法   明清  
描述: 明清版画作品继承了前代版画艺术的优良传统绘制与刻画的线条都精美而有力量,在用刀上丝毫不马虎,讲究精工细作,线条老辣有力。在构图上也非常精彩,它传承了传统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画面中,人物与景物大小位置能够自由组合,不受到现实角度的限制,物象与物象、人物与环境间的大小比例常常自由搭配。
绘画与陶瓷相互影响的美学进程:谈新安画派对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影响
作者: 丁晓青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木刻版画   表现手法   新安画派   陶瓷绘画   绘画艺术   徽派版画   中国画   景德镇陶瓷   文人画  
描述: 陶瓷与绘画的结合可谓源远流长,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如中国唐代长沙窑瓷器上就已吸收了中国画的营养,以及后来的宋代磁州窑均已发现了大量的陶瓷绘画装饰作品。但纵观陶瓷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它的真正繁荣时代则是出现在中国景德镇的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其中尤以清代的陶瓷绘画成就最大,特别
“石之姿态”—古彩与版画中太湖石的表现形式
作者: 刘乐君   王群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观赏石   岩溶作用   木刻版画   版画艺术   玲珑石   江苏太湖   陶瓷装饰艺术   康熙五彩   古彩  
描述: 引言太湖石因盛产于江苏太湖周边地区而得名,并闻名古今和天下,它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从广义来讲,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碳酸盐岩统称为“太湖石”,遍地于我国的江苏、安徽和浙江等地。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和假山石,造型千姿百态、洞空灵透
国粹与和风明末景德镇对日本的瓷器外销
作者: 李田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芙蓉手   陶瓷史   组织形态   转变期   染付   青花五彩   紫金釉   克拉克瓷   天启  
描述: 明末因为国内外资本主义的兴起对瓷器需求巨大,此时景德镇瓷器不论技术色彩纹样绘制和组织形态都发展到一个高峰,景德镇的瓷器不仅要满足国内还要生产大量外销瓷,对日的外销瓷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当时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景德镇瓷器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日本茶人在景德镇定制的外销瓷色彩风格形态有着明显的日本民族的特色,包括古染付、天启赤绘、南京赤绘,祥瑞等分类。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瓷器的审美上彼此交融相互影响,产生了这样一批具有和风特色的瓷器。
论抗战时期延安木刻版画民族风成因
作者: 李夏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美术工作者   民族形式   抗战时期   黄土高原   延安   三十年代   民族特色   时代精神   艺术形式  
描述: 抗战爆发后,延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积极主张抗战的文化爱国人士和青年。这些投奔到延安来的人中,包括一批希望能以画笔报效国家的美术家和热爱美术的青年。这群怀着为民族生存而战斗的艺术家,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积极从事革命美术的实践活动,创作出了一大批美术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的木刻版画作品,为木刻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回忆录》中写道:‘鲁迅还作了预言,木刻将来有两个发展的前途: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
“版画”淘宝记
作者: 金鉴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中国文化   版画艺术   黑白木刻   期刊   作品   中国版画   套色木刻   木刻家   社会主义建设  
描述: 我钟爱版画艺术,特别钟爱版画之中的木刻,这其中包括黑白以及套色木刻,在这方面我非常同意李允经先生对版画的看法:黑白是人类最早找到的木刻艺术语言。它要求艺术家学会以黑白的慧眼观察色彩缤纷的客观世界,掌握将万物色相高度概括为深色系统和浅色系统并加以造型、刻作和拓印的艺术规律。出于艺术发展的需要,在黑白两极之间加入若干色彩鲜明而且富于一定概括力的色块,以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段,便出现了套色木刻……黑白木刻是套色木刻的基础,套色木刻最基本的色调处理规律来自黑白。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就倡导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并鼓励支持青年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