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春】搜索到相关结果 162 条
-
春雷的画
-
作者:
江宏伟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传统绘画
书法作品
画展
工笔
江苏省
美术作品
美术家
春雷
国画作品
-
描述:
管春雷将出一本画册,很腼腆地要我写点文字,我欣然应诺了。 几年前,有两位研究生,一位是学书法的,一位是学美术史的,很庄重地向我介绍,“有位靠自学的画家,很有特色,特别是对传统绘画的理解非常的到位
-
浮世绘
-
作者:
暂无
来源:
满分阅读(高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春
雕塑作品
浮世绘
奥林匹克
雕塑家
世界
-
描述:
雕塑之美被誉为雕塑界“奥林匹克”的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于2011年9月在吉林长春举行。《友谊·和平·春天——雕塑让城市更精彩》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共有来自200多个国家、580位雕塑家的645件雕塑作品在长春的世界雕塑公园展出。以下为部分作品。
-
花色的秘密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与生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色
秘密
迎春花
花青素
桃花
颜色
自然界
樱花
-
描述: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紫红色的紫荆、浅红色的樱花……或浓艳,或淡雅,令人陶醉。花朵的颜色不仅使自然界显得五彩缤纷,更主要的是具有吸引昆虫传送花粉的作用。花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这是由于花瓣细胞中含有花青素和有色体(又叫杂色体)的缘故。
-
高墙内的春节:河南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欢度新春佳节掠影
-
作者:
陈淳安
来源:
人权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结
春联
服刑人员
民族传统节日
春节联欢晚会
气氛
改造
门窗
监狱
河南省
-
描述:
在今年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河南省直各监狱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大红的灯笼、五彩的春联、漂亮的中国结和年画、门窗上倒贴的大红"福"字……春节期间的高
-
《富春山居图》合璧前后——海峡两岸黄公望艺术论坛侧记
-
作者:
文吉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无用
中国艺术
海峡两岸
中央美术学院
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历史研究
-
描述:
的确如此,一幅完整的画天各一方,难以合璧,这不仅是艺术的遗憾、文化的遗憾,也是中华民族的遗憾。有心人发现,《富春山居图》成于庚寅(1350年)、焚于庚寅(1650年),而温总理提出合璧也在庚寅(2010年)。
-
胡春根陶瓷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科学研究院
等级考核
胡春根
江西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1941年生于景德镇,江西进贤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首届毕业生。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书画等级考核陶瓷美术专业一级画师。
-
熊钢如迎春国画展侧记
-
作者:
王睿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院
承办
画展
迎春
陶瓷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
主办
聚集
美协
工艺美术
-
描述:
2月26日上午,由市文联、市美协主办,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熊钢如迎春国画展"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隆重开幕。画展上人头攒动,聚集了景德镇老中青三代陶瓷艺术家和慕名
-
米德海姆雕塑博物馆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
作者:
杨少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长春
收藏
安特卫普
雕塑家
雕塑公园
作品
雕塑艺术
比利时
世界
-
描述:
受比利时米德海姆雕塑博物馆长米努的邀请,就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与米德海姆雕塑博物馆共同发起成立世界雕塑公园联盟之事,我们于今年7月末前往博物馆访问,并就雕塑公园的管理、作品收藏、维护等内容与馆长深入交换了意见。现就两个公园的异同进行比较,以借鉴其好的做法。
-
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论文征集函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文集
中国文化
长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导委员会
大会
雕塑家
城市雕塑
市人民政府
世界
-
描述:
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简介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长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文化部艺术司、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将于2011年9月联合在长春举办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
-
槐花开在春风里:评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
-
作者:
毛克强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剧
川南民歌
春风
科学发展观
矛盾冲突
新农村建设
村民
槐花
政治民主
现代
-
描述:
的思绪引入到了剧中的石头村。该剧是根据四川筠连县春风村的村民们在村干部和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家致富,使贫困的山村变成了花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