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67 条
-
中国民俗学界的一次大动作——读《中国民俗文化系列》
-
作者:
子华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横南
中国民俗文化
文明史
大动作
贯通古今
发展史
中国文明
婚嫁
中国民俗学
泱泱大国
-
描述:
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古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通义·序》之说。我国民俗贯通古今,依时代而变;纵横南北,因地域而异;駸駸渺渺而又五彩缤纷;且涉及
-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封面图片介绍)
-
作者:
叶佩兰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高温烧成
釉上彩
以制
明宣德
瓷胎
釉下彩
轮廓线
成窑
明成
-
描述:
斗彩瓷器是明清两代彩瓷中的著名品种。斗彩瓷器的工艺方法在明宣德时期已创制。成化时期是斗彩瓷器发展的成熟阶段,并取得辉煌成就。"斗彩"一名是以制瓷的工艺方法取名。将轴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在器物表面
-
也谈盆景的含蓄美
-
作者:
沈定山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观
表现手法
含蓄深沉
马蹄香
中国艺术
盆景
含蓄美
含蓄蕴藉
民族文化艺术
世界文明
-
描述:
着含蓄美的“芬芳”。也正是这含蓄深沉之美,与豪迈、奔放、坚毅、悲壮美等一起,凝成了华夏艺术的精髓,造就了熠熠生辉于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东方美。从国画看含蓄美宋徽宗赵佶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招考画工,众
-
“让我们看到了什么?”——罗丹艺术断想
-
作者:
轩中午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雕塑作品
熊秉明
艺术家
艺术创造
宗教
思想者
认识西方
表现人
罗丹
-
描述:
中国人认识罗丹和他的雕塑,无非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由翻译印制的外国画册所介绍的罗丹作品;一个是那些曾经在法国学习的艺术家们带回来的信息。1993年春,罗丹雕塑作品远涉重洋来到东方——这个有116件作品
-
一个君王的纪功碑:古代亚述的浮雕艺术
-
作者:
胡国瑞
来源:
艺苑(美术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明
人类文明
亚述帝国
西方史学
两河流域
浮雕
西亚
尼尼微
公元前
底格里斯河
-
描述:
一八四二年,法国人波塔在西亚的两河流域的底格里斯河上游,发现了亚述帝国的新都尼尼微的故址,以后英国人雷雅特又相继发掘了亚述王阿息巴尼拔的宫殿。被历史淹没已久的西亚古代文明重现昔日光辉。两河流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早在公元前大约五千年前,有一
-
玉溪建水古窑青花瓷器装纹饰样赏析
-
作者:
苏伏涛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玉宇
水窑
青花瓷器
装饰纹样
元末明初
赛典赤
钴土矿
牡丹花
云南
-
描述:
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新兴州休纳县(今玉溪市)瓦窑村和建水州(今建水县)碗窑村的陶瓷业工匠就在此时利用当地出产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创烧出了举世闻名的青花瓷器。玉溪窑和建水窑是典型的民窑,烧造的瓷器全系民用瓷器。从出
-
再谈宜兴紫砂的两种壶艺风格
-
作者:
贺盘发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宜兴
景德镇
清代
紫砂器
风格派
紫砂壶
明清两代
工艺史
形成过程
-
描述:
1、引言早在70年代,刘汝醴先生就对宜兴紫砂工艺史作过研究,他提出:“在清代宜兴紫砂工艺史上,曾出现过风雅朴实的文人风格和华美妍丽的宫庭风格”,本人于1985年也发表过“试谈清代宜兴紫砂两种工艺风格的对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