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596 条
-
创意,文化产业魔法棒
-
作者:
孙丽萍
来源:
中国名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上海世博会
历史文化资源
魔法
金融资本
文化创意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
《清明上河图》
-
描述:
创意,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点石成金的“魔法棒”。从上海世博会上的高科技《清明上河图》,到北京798园区、上海泰康路、8号桥、深圳大芬油画村,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借鉴全球智慧、结合金融资本、激活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
-
疼痛的青花瓷(外一篇)
-
作者:
舒虹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青花瓷
好奇心
孤傲
女子
记忆
母亲
鄂西南
椭圆形
豌豆苗
-
描述:
很多时候,青花瓷在我的意识里是一个寂寞而华丽的明末清初女子坐在窗前想心思,而于她不远处的褐色案几上放着的饰物,冰冷而孤傲。或者有的时候,也觉得它像一生未嫁的姑姑幽怨落寞的眼神,流露出的是孤芳自赏的无奈。而记忆里的那只青花瓷,却让我备感温暖和深切怀念。那是一只椭圆形的瓷坛,细长的幽蓝色叶
-
诗意在哪里
-
作者:
刘迎春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生活
诗歌
物质文明
物质世界
唐诗宋词
人类心灵
现代人
物质财富
诗情
-
描述:
有人说,这是一个缺乏诗意的时代。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太精彩了,现代人更多地关注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更多地专注于物质财富和感官享受,却越来越远离了诗歌,远离了诗意。诗歌是人类心灵的家园。曾经,我们在笔记本扉页上工整抄写着:"假如生活欺骗了
-
葡萄之歌
-
作者:
洪烛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果核
葡萄架
半透明
微型
悬挂
葡萄皮
组合
博斯腾湖
幸福
星星
-
描述:
1葡萄,是一滴泪水——慢慢地,长出了近乎透明的皮肤。它还同时长出小小心脏,深藏不露的果核,在想着应该甜一些还是酸一些,却又不知道去感动谁。葡萄,是一滴泪水,滑落的过程中,慢慢凝同。被风吹了一千遍,就成为微型雕塑。
-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透分明
-
作者:
水银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
青花瓷
嘉靖
牡丹
灵芝
纹饰
花卉
折枝
明代
瓷器
-
描述:
在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尼勃青"料,这种材料可被锻造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来,加上白瓷的衬托,中国的第一批青花瓷诞生了。
-
在大明山看画
-
作者:
凌渡
来源:
广西林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绿城
风景画
大明山
岩石
生活
国家森林公园
感悟
山顶
养生
油画
-
描述:
几十年过来,大明山走进我的生活,印象深刻的已有七次之多了。去年春,应朋友之邀上大明山看画,看《感悟大明山·陈庆珠风景画》展。陈教授的画是油画,细腻,质朴,凝重,逼真。许是画家因大明山的博大与瑰丽而有所觉悟吧,所以他胸有成竹,神来之笔,酣畅淋漓。大明山,位于南宁的一座国家森林公园,是我们绿城的养生胜
-
装之珍华,裛之藻绣 书画装裱的历史以及流派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朗达玛
斗彩鸡缸杯
艺术收藏
唐卡艺术
释迦牟尼佛
宗教意义
刘益谦
阎摩
明永乐
明成
-
描述:
,并一直得到沿袭。明代更多是对宋代书画装潢品式的继承和改进,并在苏杭和北京一带出现了有地区特色的装裱法和式样,从而对后世的装潢工艺的多样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清代存留的书画装潢形式更加多样,品式繁多
-
白银时代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朗达玛
斗彩鸡缸杯
艺术收藏
唐卡艺术
释迦牟尼佛
宗教意义
刘益谦
阎摩
明永乐
明成
-
描述:
年代:清乾隆 工艺:钟分三层,主体饰浅浮雕半透明蓝色珐琅镶嵌金、多色花卉纹,各开光及风景箱边均嵌红、白相间方形料石。底层三面有活动图象,正面西洋建筑物风景箱,内饰活动西洋人物;两侧风景箱内饰花鸟和秀
-
关键词:向上\苏醒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财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朗达玛
斗彩鸡缸杯
艺术收藏
唐卡艺术
释迦牟尼佛
宗教意义
刘益谦
阎摩
明永乐
明成
-
描述:
新春刚过,当代艺术圈的两个颇具戏剧性的评奖先后闪亮登场:臧否并举的“金棕榈+金酸梅”让获奖成为一件不总是让人喜悦的事;《艺术财经》的年度100位人物“权力榜”,又为“大腕儿”们排了座次。两种评奖,同样的态度,都是为了当代艺术不断向上、更高更强。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北方的早春,生命刚刚开始苏醒,伴着懒懒的阳光,人们舒活筋骨,开始忙碌一年的生计。北京公社的建筑小品画,让人略感意外;众多中外艺术家在MK2群体亮相,讲述着各自的记忆;ISSUE PROJECT静静地播放着吴俊勇的剪影卡通片,现实而诡异。一切都还像是在伸着懒腰,不紧不慢——不要着急,好戏就要上演……北京公社:“建筑形式”精彩指数(4)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建筑从来都不属于艺术。它是与工艺器具、家具什物一样充其量是美化了的实用物品。所以,中国古代绘画中鲜有纯粹表现建筑的绘画出现。将建筑作为纯粹的绘画静物、风景表现,是西方人的做法。然而在艺术不再单纯的今天,艺术家可以将任何形象变为承载观念的形式。建筑的出现也往往带有别样的意味。北京公社展出的三位艺术家的“建筑”绘画,实际上是借由“建筑物”来做象征的母题。 李尤松在超现实主义建筑场景中,精心布置着荒诞和滑稽的效果;壁画系出身的唐晖,用纪念碑式的浮雕效果,调侃了革命理想主义;马秋莎的建筑风景画,用水彩和拼贴表达着自己对旧式街景的感怀。
-
玻璃幕墙设计之外观设计
-
作者:
黎婉齐
来源:
建材与装饰:上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围护
人类文明
玻璃
传统建筑
幕墙设计
外观设计
标志物
建筑领域
-
描述:
建筑是一门古老的行业,人类文明的几千年历史过来,从最朴实的大庇天下寒士的千万广厦,到宏伟的现代大都市的标志物,处处体现着世界的进步,而“幕墙”,这个近代才在建筑领域出现的新兴产物,将建筑围护与装饰
<
1
2
3
4
5
...
58
59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