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之珍华,裛之藻绣 书画装裱的历史以及流派
【类型】期刊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名】艺术财经
【关键词】 朗达玛 斗彩鸡缸杯 艺术收藏 唐卡艺术 释迦牟尼佛 宗教意义 刘益谦 阎摩 明永乐 明成
【摘要】中国的裱画历史悠久,经验纯熟,是中国书画不容忽略的一环。通过不断探索、演变和发展,中国书画装裱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特色的优良传统。 中国书画的装裱兴起于唐代,一改旧时单篇卷轴形制,根据书画的体量,逐渐形成了三大基本装潢形式:挂头、手卷和册页。其后宋代的书画装潢继承了唐之前的传统工艺,完善了挂轴与册页的装潢,又独创新格,形成了书画装裱史上的最高峰。宣和及绍兴御府的装裱形式在当时独树一帜,受到正统的认可,并一直得到沿袭。明代更多是对宋代书画装潢品式的继承和改进,并在苏杭和北京一带出现了有地区特色的装裱法和式样,从而对后世的装潢工艺的多样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清代存留的书画装潢形式更加多样,品式繁多,是对前世的汇聚融合,并带有康熙、乾隆两朝和晚清这两个时期的显著特点,从整体范畴来看,清代书画装裱的发展与时代的发达或衰落基本趋于一致。到了民国时期,民间私人装裱行业逐渐兴旺。民间裱工因北方、南方的传授不同,手法各异,从而形成了北裱和南裱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南裱指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装裱工艺,也称苏裱。苏派装裱的特点是细致、裱褙薄软、颜色搭配淡雅、小巧玲珑。北裱也称京裱,因受到宫廷的影响,其裱件的特点是色彩艳丽大方,裱褙浑厚,北方的裱法朴实大方,和谐统一,装置切贴、气势磅礴
【年份】2011
【期号】第6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