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古窑柴烧一器难求,“斗彩”杯王惊艳天下 明代《斗彩帝王杯》绚丽亮相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柴窑   技艺   菊花   明代   景德镇市   专家   陶瓷艺术   成化   文化遗产   传统制  
描述: [重要看点]为动态保护古窑,传承明代葫芦窑的古法技艺,由景德镇市文化部门主管、景德镇市古窑历史博览区、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景德镇古柴窑研究保护中心推动,著名文博专家周荣林,亲率9位传统
古窑柴烧一器难求,“斗彩”杯王惊艳天下 明代《斗彩帝王杯》绚丽亮相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柴窑   烧制   技艺   古陶瓷   明代   景德镇市   专家   成化   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制  
描述: 【重要看点】为动态保护古窑,传承明代葫芦窑的古法技艺,由景德镇市文化部门主管,景德镇市古窑历史博览区、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景德镇古柴窑研究保护中心推动,著名文博专家周荣林亲率9位传统
演绎画瓷合璧之美
作者: 丁花   刘家序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景德镇市   唐山市   《清明上河图》   陶瓷壁画   澳门回归   工艺美术   河北省  
描述: 2011年5月29日上午,由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梦湖与景德镇著名山水瓷画大家杨曙华跨界联袂,为传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两岸合璧特别创作的《富春山居图》珍藏瓷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盛大揭幕
造化无限出笔砚 清气一片入丹青
作者: 李文华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青   图册   收藏   江南   元春   王世贞   园景   明代   画面   林园  
描述: 青白瓷》《江阴余城遗址试掘简报》等多篇论文。现任职于无锡博物院。 《西林园景图册》是明代画家张复所作,现藏于无锡博物院,为国家二级藏品。该图册共16开,为纸本,设色。每开纵35 8厘米,横25 6厘米
书案用具——笔筒、笔格、笔舔、毛笔
作者: 聂鑫森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具   宋代   史料记载   中国毛笔   文房清玩   明代   造型   陶瓷业   长足发展   制作  
描述: 的长足发展,故有了陶瓷笔筒。明代的文人十分讲究书案文具的质量,笔筒的材料走向多样,制作追求精良,有铜、铁、玉石、陶瓷、竹木、象牙笔筒,笔筒上或彩绘,或阴雕阳刻,或镶嵌其他材料,争奇斗艳,各呈异彩。清代
谈谈成化早期无款官窑青花瓷的几个问题
作者: 穆燕兰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十年   青花瓷器   主题纹饰   成化官窑   明代   造型   早期   填色   梅瓶   景德镇陶瓷  
描述: 近十年来,随着景德镇明代御窑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考古资料的逐渐公开,成化官窑特别是成化早期官窑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在古玩收藏界流传了几百年的"成化无大
取法自然 寓意于书
作者: 李维生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浸渍提拉   SnO2薄膜   Sb掺杂   透明导电膜   溶胶   凝胶法  
描述: 象角牙”等自然物象,帮助学生理解笔画形态,领悟运笔方法,同时引导他们在仔细研读经典法帖的过程中,体会撇画的运用技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借自然物象,体悟撇画的书写 1.从“犀象角牙”感知撇画的意象
卢明星景德镇陶瓷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西   明星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描述: 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化模式研究
作者: 陈雨前   王世群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介组织   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   艺术陶瓷   演艺明星   现代企业   陶瓷艺术   陶瓷企业   合作社   景德镇陶瓷  
描述: ,除了王忠军和王忠磊两个大老板外,华谊兄弟原始股东中还有不少演艺界的大腕如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人,其中冯小刚持有288万股原始股位,列演艺明星第一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演艺明星持有上市公司
流失的景德镇
作者: 陆军   解立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传统工艺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工业文明   手工艺   流失   城市   陶瓷工艺   传统文化  
描述: 当世界在感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在2009年由于海平面上升的侵蚀,成为人类文明的牺牲品,是否注意到人类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破坏,也同时带来了文化的流失。人们在挥泪惜别那曾经美丽的城市之时,是否了解有些城市虽然一息尚存,但已经离我们远去。传统文化如同被遗弃的废旧机器,像破铜烂铁一样被历史的
< 1 2 3 ... 26 27 28 ... 58 59 6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