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603 条
-
从偷吃小石子看教育的“堵”与“疏”
-
作者:
夏玖凤
来源:
当代幼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洞庭
荷花塘
布面油画
早春二月
阳明山
晴岚
老街乡
石城山
山雨
桃花谷
-
描述:
春天来了,学校购买了一批小盆栽供孩子们观察。各种小花盆娇小玲珑,植物葱郁可爱,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不过,最近常发现有孩子拿小花盆里的彩色小石子,有的藏在口袋里,有的还悄悄放进嘴巴里。以小班、中班的孩子为多。为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大家提议,把这些小盆栽尽量放在架子的最上层,孩子们不易取到,这样免得他们误食或放入耳朵、鼻孔内造成意外伤害。
-
我为小平塑像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党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工作者
南巡讲话
历史性决策
我的祖国
文字记录
立像
中央文献研究室
美术作品
实践证明
邓小平故居
-
描述:
《党建》杂志约我写一篇为伟人邓小平塑像的文章,以文字记录我的创作感受,表达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缅怀之情。今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于去年下半年应中央文献研究室之邀为伟人邓小平塑像,以立于广安邓小平故居纪念馆主大厅。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表现邓小平同志,包括雕塑在内的美术作品非常之丰富。在他的故居纪念馆大厅立像,应当如何立意与塑造?选择什么时期的形象?姿势?动态?表情?尺度?以及以什么样的手法表现?
-
隐元诗文选
-
作者:
明 隐元著
来源: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明代
中国
书信集
古典诗歌
诗集
-
描述:
一代高僧隐元禅师(1592~1673),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东渡弘法,创立了日本黄檗宗,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黄檗文化”。他不但拯救了消沉不振的日本佛教,而且将中国的建筑雕塑、雕版印刷、书画音乐、医学烹饪及生活方式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贡献良多,影响深远。他虽在异国他乡,却未忘对故土、故山的挚爱,他把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巧妙地融进佛教的教义,赋予“黄檗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当他无法回归故园之际,他用诗歌(偈语)和书画创作以及书信,来寄托对家乡亲友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拳拳之心,感人至深。本书选录
-
论西方市场对明清彩绘瓷题材的影响
-
作者:
高扬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陶瓷绘画
明清彩瓷
西方市场
题材
-
描述:
综观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从陶到瓷,从青瓷到白瓷,从素瓷到彩瓷,从满足人们日常实用到成为人们把玩的艺术品,从单一装饰到综合装饰,都彰显了陶瓷艺术发展的巨大变迁。而中国陶瓷向西方各国输出起始于明代正德
-
东汉六朝坞堡和明清客家围屋比较研究
-
作者:
吕东亮
来源:
史志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汉
坞堡
明清
围屋
-
描述:
在广州出土的东汉坞堡与明清赣南客家围屋在外形上惊人的相似,由此许多学者都将坞堡看成明清客家围屋的祖源。东汉六朝坞堡和明清客家围屋这两种跨越千年的历史建筑,除了在形式上相似,还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相似。不过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尤其是他们的社会以及家庭组织性质、整体功能和对社会的影响。
-
流淌千年的瓷都血脉 景德镇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
景德镇
瓷都
江水
工业文明
-
描述:
烟囱如林,窑火映天,每天消耗一万担大米,一千头猪,十万瓷工在各自的厂房里艰辛劳作,官家和百姓在备自的窑厂中争奇斗妍,街市上车水马龙,江水中舟帆蔽日。这块土地,是中国最早出现工业文明、工场化大生产和本主义萌芽的地方,这就是景德镇。
-
论景德镇粉彩绘画工艺
-
作者:
陈洪君
夏秀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白
没骨法
珠明料
陶瓷绘画
双勾
瓷都
装饰技法
工笔花鸟画
陶雅
艺术特色
-
描述:
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以"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画工细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点而风靡古今中外。清末陈浏在《陶雅》中盛赞粉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法国人早在1805年就把粉彩称作"玫瑰族瓷器",认为只有高贵的玫瑰花才能与之媲美。粉彩陶瓷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它以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秀丽雅致的艺术特色,数百年来一直在唤起人们的无限美感,影响着瓷都一代接一代的陶瓷绘画大师及广大爱好者不断耕耘,不断传承,不断发展。粉彩创作的工艺流程一般
-
景德镇明清御用窑“色窑、燧蟥窑、匣窑”试烧
-
作者:
张贝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煤窑
试烧
景德镇
民俗
明清
-
描述:
8月30日,一缕窑火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内冉冉升起,明清御用窑“色窑、爁煤窑、匣窑”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内首次试烧,当日,央视七套《中国好手艺》栏目组也正在景区取景拍摄。“窑火通天,四时雷电,火光冲天”把桩
-
浅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工艺特点
-
作者:
刘丹华
向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覆烧
鲜明时代特征
隐青
斗笠碗
制瓷工艺
瓷胎
景德镇青白瓷
胎质
影青
江西景德镇
-
描述:
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瓷种。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故古人称其为青白瓷,同时由于其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特征,也常被风韵文雅之士称之为"影青"、"隐青"、"映青"、或"罩青"。青白瓷由于具有"素肌玉骨之象",深受当时民众与达官
-
浅谈景德镇明清彩瓷的艺术成就
-
作者:
陈元庆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装饰
明清彩瓷
艺术成就
艺术创作
-
描述:
的时代特征。而后,清代彩瓷更是呈现品种繁多、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千姿百态的特点。因此,探究明清彩瓷的历史成就,是为了更好地看待当代陶瓷艺术的不足,并积极借鉴明清时期陶瓷创作中的宝贵经验,应用于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
<
1
2
3
...
19
20
21
...
59
60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