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无锡徐悲鸿艺术展馆
作者: 廖静文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家   中国艺术   展馆   中国画   无锡   国际评论   徐悲鸿   现代化  
描述: 悲鸿是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中国画、油画、素描三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中国艺术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影响巨大,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顾真真花鸟画作品 花影深处:顾真真作品印象
作者: 华夏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锡市   花鸟画   工笔   优秀奖   江苏省   美术学院   花卉   美术作品   入选   艺术学院  
描述: 《凤凰于飞》入选‘庆奥运'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作品《芙蓉花开》获无锡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著有:《白描画谱——花卉白描1、2》,《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类考级专用教材——中国画花鸟》。
佘山月湖艺术大梦的诞生:记上海月湖雕塑公园
作者: 何惠明   来源: 今日上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风光   月湖   上海   自然界   无不为   文化艺术   公园   雕塑  
描述: 上海还真有养在深闰人不识的好地方。来到余山脚下的月湖河畔,眼前豁然开朗,一股来之自然界的磅礴气势和超凡的文化艺术,使游人无不为之晾讶:上海竟有这样美丽的山水风光与艺术境地?
光线作画 影室摄影魅力无穷
作者: 雅然   来源: 数码先锋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力   影响因素   工作间   影室   室内摄影   无穷   光线   摄影师  
描述: 关上门窗,室内摄影与室外摄影有着天壤之别。此时此刻,摄影师成了所有影响因素的主宰。工作间和摄影舞台散发出迷人的气息,令人沉醉。五彩缤纷的日常生活促使技术与创造的融合,并赋予人类的思想以飞翔的翅膀,展现无穷的创造力。
山水轮回:水之精灵
作者: 赵洪容   祝伟慧   郭峰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轮回   九寨沟   生机   中国历史   山水   故事   无言   大足石刻  
描述: 重庆的大足石刻,这些隐于深山的石刻雕塑,看似冰冷,但其实每一尊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故事。又或者是看似静谧的九寨沟,却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早在千万年前熊猫就已在这里栖息。山并非无言,水也不是无语。它们只不过是以 另外一种方式,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变迁,生命的繁衍,文化的流转……
大型地下室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分析探讨
作者: 杨国华   来源: 广东建材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膨胀加强带   地下室   侧墙   无缝施工   超长结构  
描述: 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实现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是一项较新的结构施工技术,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分析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基本原理,并对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方案、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及裂缝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早春地膜无公害天鹰椒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熊彦娣   来源: 长江蔬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春   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   碳水化合物   天鹰椒   国际市场   土壤环境恶化   无公害  
描述: 天鹰椒是外贸出口型辣椒,辣度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较好的声誉。天鹰椒果实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其中的辣椒素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增强人体健康,抵抗疾病,是人们生活中很好的佐餐食品。近年
好药材种需要八面玲珑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农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判断   菌瘿   种子带   种子水分   无虫害   籽粒   中药材   种子质量   品质   检验条件  
描述: 一般中药材种子质量的好坏可从8个方面判断:真、纯、净、饱、壮、健、干和强。在不具备种子实验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简单的方法:视觉用眼睛判断种子的品质。如种子籽粒的多少,色泽是否正常,有无虫害、菌
畅游“游戏”习新知
作者: 暂无 来源: 师资建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学实验   游戏   求知欲   课堂教学   孩子   动静结合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描述: ”。利用游戏能不断地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使孩子的兴奋与抑制处于不断变换中,这样的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既有节奏,又有乐趣。
隧道
作者: 兰坡   来源: 诗歌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无邪   上海   年代   主持人   中国诗   创办   杂志   矫饰   印象   隧道  
描述: 主持人语曾几何时,袁可嘉的《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后第一代大学生人手一本的必备书。作为翻译家的他,用心传递着诠释灵魂的艺术,在当时的中国,被看作是思想启蒙。袁可嘉对诗的解释尤为独道,他说:诗是雕琢后的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雕塑品。在翻译《当你老了》时,袁可嘉译出了这样的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