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老人和他的“救赎山”
作者: 刘一恒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救赎   创作动力   加利福尼亚   沙漠区   Love   上帝   人和  
描述: (Leonard Knight)之手,他的创作动力更是为了将上帝对于世人的爱告诉大家,并且给这座山取名为“救赎山”。
春的苏醒(外一组)
作者: 潘玉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兴盎然   永久地   鸟鸣   上消   水解冻   在路上   善念   一只手   自我救赎   相信你  
描述: 1有时,我会把季节当作一句箴言。当日头扶着春光越升越高时,土壤的哲学会以汗水和笑容的形式修饰起农人的脸庞。又有时,我会把季节当作一幅油画,在近处感知它平凡的粗砺;而在拉开一段理性的焦距后,灵魂会心甘情愿地陷入那幕淳朴的绿色风光。
忘却仇恨 谨记历史——群舞《南京·亮》札记
作者: 刘炼   来源: 舞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她说   电影蒙太奇   战地记者   画面化   救赎者   滔天罪行   拉贝日记   罪感   打不死   日本侵略者  
描述: 1937年,永不忘却的那段记忆,留给我们的屈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像孩子一样记住,像老人一样读史。记住历史但不要记住仇恨,"南京"已成过去,而国人内心那份"明亮"的追求从未改变。被屠杀的亡灵耸立在舞台中央。好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的主题抽象雕塑《冤魂的呐喊》,眼睛里充满了愤怒,是无助还是绝望。可怜的母亲只求襁褓中的婴儿能够活下来,纯洁的少女渴望着纸鸽能够给她带
夜候疲乏之兽群——李金发诗歌的理性雕塑美
作者: 黄咏梅   来源: 诗探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性   一顷刻   雕塑美   诗歌   北游   李金发   兽群   冯至   自我救赎   理性  
描述: 坐在21世纪初的书桌前,翻读着李金发数量有限的几本诗集,仿佛与他所经历的那一个世纪的开端相对望着,穿透在他一生中所有过的一段短暂的诗歌创作的辉煌时期,那些于心灵夜半颤抖着吟唱出来的激情,那些在诗人进行自我救赎时所进行的对生
人物三家——2015年“60后”优秀当代人物画艺术家绘画艺术巡礼——《天国之梦》:工笔之精神救赎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体系   工笔   精神救赎   艺术家   人物画   绘画艺术   当代美术   天国  
描述: “人物三家”——王根生、李晓柱、张望作为中国画坛目前实力、成熟度、知名度与特别是发展空间最炙手可热的“60后”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已然是个人艺术语言体系独立、完整、成熟的艺术家,他们除了旗帜鲜明的艺术标志伫立画坛以外.更多呈现给我们的是他们于中国当代美术进程上的卓越贡献与作为。
“赏析名家代表作”之王根生:工笔精神的时代救赎
作者: 羽凡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救赎   工笔画   名家   协会会员   代表作   精神   河南省  
描述: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盟盟员河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副主任、河南省书画院画家。 1994年获“中国首届青年国画家大展新人奖”
寻求富人的精神救赎之路:评哲贵的“信河街”系列小说
作者: 孙良好   吕强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期刊   酒店   精神困境   精神救赎   温州   责任人   陈列室   富人群体   雕塑   中短篇小说  
描述: 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追忆童年生活和关注民工生存两个阶段写作后的哲贵将创作的中心转到温州的富人群体上,并以此为原发点写下了"信河街"系列小说。《陈列室》、《刻字店》、《决不饶恕》、《雕塑》、《安慰》、《金属心》、《责任人》、《住酒店的人》、《牛腩面》等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等重要文学期刊发表后,引起诸多关注。"信河
画外的景观:偶发逻辑的意义
作者: 张京生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美   油画艺术   在人间   就是你   人性本质   艺术作品   后传   不可知   什么是艺术   自我救赎  
描述: 什么是艺术?人性本质在精神层面的聪明表达及物化即为艺术。“聪”表明了艺术与感官及心智紧密相系,“日”与“月”相对是一种永恒的存在,暗示了艺术作品的前瞻及不可知的局部特征,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永恒特质。以此认识,近年来我力图深化自己油画的“唯美”和“力度”,尽力靠近或揭示“人性本质”展示出的现象或问题。2013年我完成了这件重要的油画作品,以绘画的“异类”来表达观念的意义,作品共由十幅油画组合而成。
只为忠于内心的悸动——谈台湾女画家余素政的艺术情缘
作者: 娉婷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喷薄而出   女画家   油画家   生死相许   一幅画   艺术天分   江南古镇   自我救赎  
描述: 和余素政聊天,最喜欢听她的爽朗笑声,脸上一对时隐时现的甜甜酒窝,平添了这位台湾女画家的亲和力。不像一些艺术家那样神秘莫测,欣赏余素政的画作,就同与她本人交流一样,美好直接,毫无负担,这也与她为人诚挚、善良、执着的性格有关系吧。也许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主观审美体验,可就算是并不很懂油画的人,也完全能够从余素政女士的作品中,体会到那份发自内心的真与美,一腔热情喷薄而出,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而这正是
一个人的森林——树居者
作者: 赵展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寂感   森林   个人   寻找自我   社会转型   “树”   人与社会   自我救赎  
描述: 作品借用“树”的形式,如哥特建筑似的向着无限的空间做无尽的延伸。这里的不完美感、不饱满感以及淡淡的孤寂感正是当下人与社会的微妙关系,是社会转型下的无助与恫怅。是观望、是批判,是在无垠的森林中寻找自我的方位与路径,寻找心灵的记忆与梦想,也是精神的自我救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