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不灭的记忆
作者: 陈萧军   来源: 中国社会保障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精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全民族抗战   1937年   记忆   七七事变   参观者   卢沟桥  
描述: 1937年7月7日夜,密集的枪炮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揭开序幕。如今,时隔78年,每天数以万计的参观者走进坐落在卢沟桥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峥嵘岁月,体悟抗战精神。"立正!敬礼!"抗战纪念馆里,来自河北沧州的宋大爷身着旧式军装,向一座宏伟的浮雕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座名为《铜墙铁壁》的浮雕,展现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4年里,中国人不分老幼、无论南北,同仇敌忾
经典造型是油画叙事的艺术生命
作者: 尚辉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精神   艺术生命   《愚公移山》   叙事   主题创作   造型   高等美术学院   油画  
描述: 徐悲鸿主题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让人们从历史的纵向来审视这位艺术大师真正的艺术魅力。让许多观众不解的是,徐悲鸿的国画和油画《愚公移山》所表达的抗战精神为何没有直接描绘现实中的抗战英雄与场面,而且,《愚公移山》画作中的人物居然使用的是印度人形象。对此,徐悲鸿从未留下只言片语予以示明。笔者以为,作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真正注册生的徐悲鸿,深受巴黎高美崇尚历史画之影响,他渴望在自己艺术盛期创作大型历史画。因此,他追求的写实主义艺术转而为描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