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我国陶瓷业的一座丰富宝库——陶瓷科学家李家治谈景德镇历代瓷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作者: 贾宝良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化学成份   重要地位   烧制工艺   陶瓷发展史   瓷胎   陶瓷业   中国古陶瓷   瓷器   新石器时代  
描述: 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治花了二十余年时间,先后对我国新石器时代至清朝末年的古代陶瓷发展史,作了潜心研究,其中景德镇窑,是他和已故周仁所长一起致力研究的一个领域。他对景德镇各个时代瓷器胎、釉以及烧制工艺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曾引起国内外陶瓷学界的重视。最近笔者访问了他。李家治说,景德镇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窑场。据文献记载,自陈(公元557——589)就开始业陶,此后制品遍及国内外各地。明初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景德镇设有官窑,即御器厂,为宫廷烧制瓷器。关于景德镇制瓷工艺情况,有关古籍亦有许多记载。如蒋祈的《陶记略》,对于元朝饶州窑制瓷情况作了扼要叙述。《江西通志》、《浮梁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续完)
作者: 叶宏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青瓷釉   化学成份分析   烧成温度   哥窑   化学组成   南宋官窑   分子数   分子式   化学成分  
描述: 三、哥窑与弟窑的主要区别龙泉哥窑、弟窑,古籍文献上皆云系章生一、章生二所主,如《七修类稿》记载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近年来在龙泉调查发掘的材料证明,哥窑瓷器出于大窑的12、31、36、50号窑址和溪口的瓦窑墙窑址。它和弟窑瓷器混杂地堆积在一个层次里,没有单独的层次,这标明这些窑是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