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成份】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我国陶瓷业的一座丰富宝库——陶瓷科学家李家治谈景德镇历代瓷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
作者:
贾宝良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化学成份
重要地位
烧制工艺
陶瓷发展史
瓷胎
陶瓷业
中国古陶瓷
瓷器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治花了二十余年时间,先后对我国新石器时代至清朝末年的古代陶瓷发展史,作了潜心研究,其中景德镇窑,是他和已故周仁所长一起致力研究的一个领域。他对景德镇各个时代瓷器胎、釉以及烧制工艺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曾引起国内外陶瓷学界的重视。最近笔者访问了他。李家治说,景德镇窑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窑场。据文献记载,自陈(公元557——589)就开始业陶,此后制品遍及国内外各地。明初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景德镇设有官窑,即御器厂,为宫廷烧制瓷器。关于景德镇制瓷工艺情况,有关古籍亦有许多记载。如蒋祈的《陶记略》,对于元朝饶州窑制瓷情况作了扼要叙述。《江西通志》、《浮梁
-
南宋龙泉青瓷的研究(续完)
-
作者:
叶宏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泉青瓷
青瓷釉
化学成份分析
烧成温度
哥窑
化学组成
南宋官窑
分子数
分子式
化学成分
-
描述:
三、哥窑与弟窑的主要区别龙泉哥窑、弟窑,古籍文献上皆云系章生一、章生二所主,如《七修类稿》记载说:“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近年来在龙泉调查发掘的材料证明,哥窑瓷器出于大窑的12、31、36、50号窑址和溪口的瓦窑墙窑址。它和弟窑瓷器混杂地堆积在一个层次里,没有单独的层次,这标明这些窑是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
-
对景德镇陶瓷原料质量标准的建议
-
作者:
张忠铭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石
景德镇
陶瓷生产
可塑性指标
化学成份
标准化
高岭土
质量标准
质量指标
陶瓷原料
-
描述:
要搞好陶瓷生产,必须首先做好原料的标准化;要做好原料的标准化,又必须先订好切实可行而又较为先进的质量指标。景德镇制瓷坯料是以瓷石为主体,加入适量的高岭土等;釉料则多以长石为主体,加入适当的石英和滑石等。瓷石,不是单一的矿物,而是包含石英、云母、长石、高岭等的集合体之硅酸盐岩石。特别提出的是:瓷石中的云母大多为绢云母,国外称之为中国瓷石的特征。作者通过多年的理化分析工作,对景德镇陶瓷原料的质量标准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制订正式标准时商榷。
-
艺术釉在陶瓷作品中的运用
-
作者:
王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呈色
成份
釉料
技艺
窑炉
色釉
气氛
混合
陶瓷艺术品
-
描述:
艺术釉在陶瓷作品中的运用
-
关于瓷石可塑性的几点看法
-
作者:
张忠铭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石
可塑性
景德镇
化学成份
粉碎方式
成型性能
陶瓷制品
坯料组成
几点看法
粘结性
-
描述:
可塑性俗称“粘结性”,实指粘土与水混合后在外力的作用下获得某种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当外力作用停止后仍然保持其形状的能力。就景德镇的坯料组成来说,瓷石的可塑性好坏决定陶瓷制品成型性能的优劣,有的瓷石化学成份
-
铬渣在颜色釉面砖中的应用
-
作者:
吴晓福
倪水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
色剂
提高经济效益
陶瓷颜料
铬渣砖
化学成份
工业废渣
釉面砖
化学成分
颜色釉
-
描述:
在陶瓷颜料中常见的铬绿、铬黄、铬铝红、铬铁茶等都是引用铬着色而制得。为了扩大颜色釉色剂原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自一九八二年开始了利用工业废渣——铬渣制颜色釉面砖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试制成功草绿、棕红、咖啡、天黑、墨绿等色釉面砖,经大批量生产使用,证明用铬渣制色釉是可行的,它呈色稳定,色泽鲜艳,经济效果较好。利用铬渣色剂人工造粒制斑点锦砖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