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爱德格·章和一个关于梦的梦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语言   灵魂   地方   内在世界   探险者   异义   无意识   德格   油画  
描述: 我应该告诉你们,我在海的深处听到的一些语言,那是一个十分沉默但却生机勃勃的地方。我穿过各种物体和现实的异义站在大海的镜前。我必须等它破裂,才能进入那庞大的、水晶般的内在世界。忧郁的探险者们像降下的巨星照耀着我,我在爱德格·章的油画下面跟随着他。
浅论雕塑中的正负空间研究
作者: 谭宗斌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与底   负空间   鲁道夫·阿恩海姆   海德格尔   雕塑   正空间  
描述: 20世纪,"空间"作为雕塑的两大要素之一得到了关注。国内外对于正空间的思考和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关于负空间却缺乏具体的深究。有关负空间雕塑语言的理论研究也不多见。由此可见,负空间雕塑语言的研究较为缺乏,是需要深入探讨和具体梳理研究的领域。在这种背景和学术研究情况下,研究负空间雕塑语言至关重要,对于完善负空间雕塑的理论和实际的雕塑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展开对负空间雕塑语言的论述,对负空间雕塑语言进行探究,使负空间在雕塑创作中发挥引导作用,从而深化雕塑艺术的表现方式,以提升负空间雕塑语言对雕塑研究的影响并为之提供理论依据。
人在世界中:关于鲁迅与罗丹的生存论思考
作者: 崔云伟   刘增人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志跋绥夫   世界影响   生存论   鲁迅作品   生存状态   思想者   罗丹   日常生活   海德格尔   本真  
描述: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是法国杰出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现代雕塑艺术大师,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素享有"现代雕塑之父"的盛誉。1920年10月30日,鲁迅在论述阿尔志跋绥夫的《幸福》时顺便提及了罗丹,这是鲁迅提到罗丹的最早一次文字记录。鲁迅说:"这一篇(指《幸福》),
壶、鞋、桥与神庙建筑——谈海德格尔的“物”论及其关于艺术作品中的“物性”思想
作者: 郝文杰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栖居   世界的聚集   海德格尔  
描述: 海德格尔从存在论的视角出发,认为:物不仅仅是认知的对象,而且它就是自己本身,在"物"身上呈现出一种世界的聚集。在此基础上,海氏认为"壶之壶性在斟注着的赠品中成其本质存在";认为梵高的油画作品"农妇
论《艺术与空间》的造形艺术美学及其对老子思想的发挥
作者: 赖贤宗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空间   雕塑艺术   海德格尔  
描述: 《艺术与空间》是当代大哲海德格尔的一篇讨论雕塑艺术的哲学沉思录。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着眼于"解蔽——遮蔽"的二重性的存在的真理(Aletheia)观,来阐明雕塑艺术的空间观,文章的主轴是海德格尔
总结与起始 上海香格纳画廊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艺术表演   上海   艺术家   哲学家   展出形式   《林中路》   海德格尔  
描述: 日前,上海香格纳画廊推出了群展《Holzwege》。该展览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林中路》为出发点,呈现730名国内外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展出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大型雕塑、装置、现场影像以及现场行为艺术表演等。此次展览既是香格纳对过去20年“探路”的总结,也昭示着“在途”过程中新的起始。
峡谷中的德格
作者: 刘正钦   来源: 旅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版印刷术   西藏   寺院   交相辉映   师傅   藏区   木版   峡谷   国道   德格  
描述: 德格小城建在较开阔的峡谷中,镇子中间夹着一条喧腾的河,就是从雀儿山上流下来的那条河,317国道也追着河从镇子通过。小城给我的印象是玲珑剔透,像一件精心打造的工艺品。镇子的主街与国道平行,两条道
一个老渔夫的存在主义故事——读包泽伟的《曾经沧海》
作者: 钱捷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经沧海》     存在主义   “时间”   故事   “此在”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描述: 对哲学家海德格尔来说,时间是“此在”(Dasein,即“人”)的存在论意义——存在本身——呈现的场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就是用“时间”与“存在”这两个术语命名的:《存在与时间》。画家包泽伟的大幅人物油画《曾经沧海》就将老渔夫(一个“此在”)的存在论意义呈现了出来,因为他画出了“时间”。
国学的意义:与雕塑界同行的交流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   中国文化   国学   艺术作品   软实力   中华文化   海德格尔   传统文化   雕塑  
描述: "诗人何为?"海德格尔的发问引发我们追问:"塑者何为?"在全民强调传统文化,大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强调"国家影响力""软实力"一些名词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让传统文化成为精神的琼浆融入我们文化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