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彼得斯】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热汤俱乐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斯
佛罗里达州
俱乐部
-
描述:
往日里,每逢周一、三、五,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的女士们便汇聚至此,与衣不遮体的雕塑一起享受水温43℃的漩涡浴。周二、四、六是男宾使用时间。至于周日留给谁用,无人得知。
-
故影重温:热汤俱乐部
-
作者:
玛格丽特·G.柴可维茨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斯
佛罗里达州
俱乐部
-
描述:
往日里,每逢周一、三、五,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的女士们便汇聚至此,与衣不遮体的雕塑一起享受水温43oC的漩涡浴。周二、四、六是男宾使用时间。至于周日留给谁用,无人得知。 这张照片最早发表在1973年11月的《国家地理》杂志中,搭配的文章名为《繁荣又纷扰的佛罗里达腹地》。如今,这座浴场早已关闭,造访此地的纷扰游客们可以寻求另一种放松方式——这里现在变成了一家卖酒的商店。
-
卷首语:如果……
-
作者:
马艳丽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斯
佛罗里达州
俱乐部
-
描述:
在GPS的引导下,我们驱车近一小时从市区赶到了巴黎郊区阿尔伯特·阿林尼,路边一栋挂着24号门牌、粉刷成优雅淡黄色的二层小楼就是留在法国的一战华工李秀云儿子卢西安的家。 个子高高,满头银发的卢西安挽着金色头发的法国太太菲红在门口迎接我们,行了热情的法国贴面礼后,把我们让进了客厅。于是,我惊讶地看到了满满一屋子中式家具。原本以为有着法国母亲、法国面孔,完全不会讲中文,一生中只跟旅游团去过一次中国的他不会对中国有着太多的情感,但是看到院子里的熊猫雕塑,桌子上的小狮子和青铜花瓶,以及漆画等有着浓郁中国风的摆设,我慨叹自己低估了血缘的力量。 卢西安捧出一厚本父亲李秀云留下的各种照片和文件,轻轻放在了带转盘的木质圆桌上。一页页翻开,1923、1932、1933、1960、1975......读着文件上的年份,看着黑白照片中李秀云清瘦的脸,我旋转着镜头,看起来像是在旋转年轮一般。 如果李秀云没有留在法国,那么,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罢工的大潮中吗? 如果他没有留在法国,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战斗的队伍中吗? 如果他没有留在法国,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街头欢呼的人群中吗? 如果他没有留在法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抑或天安门城楼上吗? 然而,这只是如果,也许在那些动荡的年代,他早已随战争或贫穷灰飞烟灭,这依然也只是如果...... 现实是这样的:李秀云,这个1916年赴法国支持一战的华工,战后留在了法国,娶妻生子,两儿两女,一生在水泥厂做工,虽然清贫,但生活稳定,虽然内心孤独,但家中人丁兴旺。1971年卒,享年77岁。 我们无法不被一百年前华工亦波澜亦平凡的人生故事所吸引,聆听他们,缅怀世事艰难的岁月,记住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许才是把脉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 李秀云在法国期间与家人等合影及部分文件。
-
重庆虎变:远去的江湖
-
作者:
萧春雷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斯
佛罗里达州
俱乐部
-
描述:
重庆老城按山势高低,分上半城和下半城,中间是石阶坡道相连其间。这是渝中区较场口的著名坡道“十八梯”,从上半城蜿蜒而下一直到江边。因为凯旋路电梯可以直升山顶,所以曾经熙攘之路也变得冷清。 两位时尚女性走过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的广场。重庆美女作为这个城市的符号,举国皆知。产生美女的因素众多,最重要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重庆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云雾弥漫且气候湿润。 重庆是一座奇幻之城。穿隧道,跨大桥;旋转的街道,无尽的石梯;列车在屋顶呼啸,索道飘然过江;商业都会、防空洞、城门公园、轨道交通、挑夫、游轮出港、火锅进洞……其他城市只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重庆还添加了上下两个方位,难怪我头晕目眩。 为什么把城市建在这样一个地方?成本多高啊!我想找个老重庆人聊聊,四川美术学院的刘景活老师推荐了文史专家萧能铸老先生。“你看,这就是萧老住的房屋。”他指着路边一幢高楼说,“但我们要从另一个门上去,很远。”又经过十几分钟,绕过三四条街道,我们来到一条僻静的小巷,几个踏步跨进了大楼门厅,电梯是从9楼开始的。 来重庆两三天,我就习惯了楼层的混乱。我住的第一个酒店是十八梯附近的瓦舍,在4楼的房间里眺望长江,目光竟越过了窗前一幢12层高楼。我住的第二家酒店在信义街尽头,门厅电梯从5楼开始。重庆是一座建在斜坡上的城市,许多摩天大厦,不过是吊脚楼的豪华版。 退休在家的萧能铸先生瘦削结实,至今还保持着户外探洞的爱好,看上去像中年人。他说祖上是清朝雍正六年从江西吉安泰和县迁来的,自己是第8代;外公曾俊臣是老重庆的“鸦片大王”,也是民生实业公司的大股东。谈起老重庆,他如数家珍:“重庆最早的古城应该在江北嘴,就是战国时张仪筑的江州城。三国李严 的时候,江州城就转移到了渝中半岛。重庆的老房子都建在斜坡上,是干栏式建筑。古人尊重自然,很善于利用地形;只有那些建筑学院出来的博士才干傻事,一想到建房子就挖地、找平,增加造价不说,还导致地质灾害。重庆古城依山就势,很有南方特色,比西安古城更精彩,九开八闭十七门,按九宫八卦布局……” 萧先生称赞的重庆府城,民国《巴县志》描述说:“沿江为池,凿岩为城,天造地设。”可以想象它的奇妙壮观。1925年的重庆地图还勾勒出府城的完整轮廓:坐落于渝中半岛的东端,尖部高翘,仿佛少女拇指上的华丽指甲。长江和嘉陵江从南北流过,汇流于东北的朝天门。 重庆古城有三大特点:第一,它是不规则的,找不到东南西北,9大城门一路排开,除了通远门通向陆路,其余8座城门都连接江边码头;第二,它是扭曲的,陡峭的山头破坏了中轴线,没有一条街道是笔直的;第三,它是立体的,城市分山顶的上半城和山脚的下半城两部分,中间是壮观的石阶坡道相连,重庆府衙、巴县县衙、各省会馆和港市,都拥挤在下半城长江阶地。 说是十七道城门,八道闭门实际是假门,九道开门各有特色。川江号子里有一首《说九门》,描述得十分生动:“四川省水码头要数重庆,开九门闭八门十七道门;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千厮门花包子雪白如银;临江门买木柴树料齐整,通远门锣鼓响抬埋死人;南纪门菜篮子涌进涌出,金紫门对着那镇台衙门;储奇门卖药材供人医病,太平门卖的是海味山珍;东水门有一口四方古井,对着那真武山鱼跳龙门。”近代重庆开埠后,城市急速扩张,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1926年开始,在军阀刘湘的推动下,重庆开始了大规模市政建设。因为三面环江,所以扩建的第一波浪潮就是溢过西边的通远门,将数十万座坟冢化为新市区,同时在旧城拆台阶、锯屋檐、铺街沟,拓修马路干道。至30年代中期,重庆基本完成了城市的近代化转型。 南岸区的法国水师兵营遗址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阁楼环绕,青砖旧瓦。它的前身是北洋水师营务处,1902年被法国军人在其基础上重新修建,它见证了重庆开埠的历史。摄影:宝丁 载满了重庆人的缆车从长江上空滑过,这条仍然还在运营的长江索道从渝中区新华路到南岸区上新街,全长约1166米,横跨长江用时约需4分钟。过江缆车是重庆极具特色的城市交通工具。 通远门是重庆古城仅存的两座古城门之一,门洞完整,人来人往,不少市民在城墙上休憩、喝坝坝茶。看着两边车水马龙的街道,我已经无法分辨城内城外了。最奇怪的是,城墙上下安置了明末张献忠率军攻打通远门的雕塑群。张献忠在重庆没有好名声,传说他攻下重庆城后,下令斩断所有俘虏的右手,有人伸出左手替代,结果被斩去双手。我不知道重庆人为什么要纪念如此血腥的历史? 大山大水 “我喜欢重庆的大山大水。”戴着眼镜、斯文秀气的张海鹏说。这也是他这位山东人留在重庆的原因。张海鹏三十岁出头,就职于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对重庆老地图、老照片和文史著述情有独钟。我们在幽静的重庆地理地图书店交谈。我手上有一册他编选的《重庆老地图》,里面的5张散图,分别是清光绪年间、1925年、1937 年、1946年和1951年印行的重庆城区图,描述了重庆城脱胎换骨的几个关键节点。 (欲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4年12月号)
-
技·民间技艺有大美
-
作者:
王锦强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斯
佛罗里达州
俱乐部
-
描述:
中国远古先民眼中,山川河岳,花木鸟兽,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象,以及人生际遇、历史变化等社会现象,甚或生老病死、言行梦境,等等,都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左右或安排。于是,在中国民间艺术传统中,无一物没有来历,无一事没有出处,甚至同一物事事出多门,而且还有许多版本,折射着中国人丰富的审美经验和深刻的民族情感。 民间神话认为自己最初的祖先,便是女娲在河边上用黄土捏成的。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并且捏制泥人或制作泥塑成为中国最普及的民间艺术形式,表达着求子生育、祈愿祝福、偶像供奉、浓情蜜意等情感和愿望,在各地庙会或节日民俗活动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民间泥彩塑是中国最早生发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坚韧的生命力成为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优秀代表。泥塑传统材料是胶泥、河沙和棉絮。现在,艺人们引进并使用了一些新材料,比如塑料、石料、木料和金属等。古往今来,泥塑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不断传承发展,从陶瓷器皿到儿童玩具,从没有间断过。陶瓷、紫砂陶艺等也可以视为泥彩塑艺术的深化和延伸。 人类直到今天仍保持着取之于地的传统。陶瓷是手工艺人用水和泥土创造出来的美观实用的器物。织染刺绣艺人使用取自动物或植物的纤维和材料。陶瓷和纺织艺人的设计经常取自当地景观里的图案。同时,手工艺大师们也 在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和工艺,以适应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反映新的时尚趣味。人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重新打造养育自己艺术的社区和环境。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中国丰富多彩、难以尽数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产品比较集中地展现于节庆、庙会、集会等民俗文化活动当中,体现出民间艺术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大、民间艺人多、传承方式规律有序等特点,而且能使更多的人群便于了解其来龙去脉,追溯其历史渊源和人文初衷。 民间手工技艺是生活的艺术,它真实地存活在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当中。所以不管是挂起迎春纳福的花绿年画,还是贴上象征五谷丰登的红红窗花,穿上缤纷绚丽的刺绣织锦的华服……这些手工艺术产品来源于生活,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而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他们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既有装饰效果,又含有吉祥喜庆之意。 传统的手工技艺往往是男女有别。比如刺绣,因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较为普遍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彩线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中国的刺绣工艺几乎遍于全国,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等各具特色。 而男人的手艺才华在雕刻领域展示得更为得心应手,淋漓尽致。雕刻艺术更能体现男人的力量与美。男人的创造物——雕刻艺术产品按其用途可分为碑石、城市园林雕刻、建材建筑构件、宗教雕刻、实木家私器具、工艺品等几大类。石雕工艺品是充分运用材料的形制进行工艺美术设计和雕刻的工艺制品。 经过时代的发展及演变,许多手工技艺制作的产品逐渐成为具有观赏消费性的艺术品。雍容华贵的瓷器,尽管经历着历史的风雨洗礼,它在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性潮流中,更倍受重视的顽强发展起来。造化神奇的石雕既反映了社会生活,也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和人生理想。而绚丽多姿的刺绣艺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织物或绣料上穿梭出美轮美奂花纹的装饰织物。独具匠心的木雕工艺品充分展现出其中蕴藏的由环保材质和精巧工艺创造出的立体之美与手工之美。民间艺术中大量的造型艺术,都在观赏消费的节律中成熟定型。 在当今,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过去传统工艺制作与销售主要以个人和家族为主要形式,传承方式以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为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转型和融入市场化的过程中,民间工艺的传承方式发生了向社会传承、教育传承、公共文化传承的变化,由个人创作产品、家族文化结构向族群文化、区域文化、公民社会文化、国家文化遗产形式的发展。民间工艺在创作题材与表现领域有较大突破,创新和设计元素增强,材料与工具更加精良和多样,包装和装裱更加精致,作品形式和展现方式更加灵活,民间艺人及从业人员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消费群体由相对稳定性向广泛性发展。民间工艺的展览、收藏、研究活动逐渐增多,大众对民间工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民间工艺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 由于中国民间工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从民间工艺流传的大范围中有针对性地甄选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及其代表作品,无异于大海捞针。因为,民间手工技艺产品的材质覆盖了普通的木头、石块、丝线、泥土、纸张等,并因绘画、雕塑、煅烧、拼接等制作方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手工技艺从整体来说有遵循传统而形成地域特色的民间流派,从个体来说有个人创新之作与名家经典之作。我们在认识工艺本身的属性特征、历史渊源、民俗内涵与制作技艺的同时,更要留意和关注叙述工艺物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技能和语言。正是由于无数工艺家无私地奉献出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家庭背景、人生阅历下积累的艺术感悟和生命经验,才使得中国民间工艺在后工业时代依然散发着神奇的“光晕”。也正是由一件件精良的作品与其背后的主人们合谋,打造了一个工艺创作的完整文化叙事链条 ,民间工艺品的展示交流与艺人的天才创作本领才构成了整个民间文化的集体记忆。 以这样的呈现方式对民间手工技艺这一集体记忆的叙述和表达只能说是刚开了一个小头,更多的民间手工技艺产品的精彩和杰出工艺家的才智,需待我们发掘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