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如果……

日期:2014.01.01 点击数:6

【类型】期刊

【作者】马艳丽 

【刊名】华夏地理

【关键词】 彼得斯 佛罗里达州 俱乐部

【摘要】在GPS的引导下,我们驱车近一小时从市区赶到了巴黎郊区阿尔伯特·阿林尼,路边一栋挂着24号门牌、粉刷成优雅淡黄色的二层小楼就是留在法国的一战华工李秀云儿子卢西安的家。 个子高高,满头银发的卢西安挽着金色头发的法国太太菲红在门口迎接我们,行了热情的法国贴面礼后,把我们让进了客厅。于是,我惊讶地看到了满满一屋子中式家具。原本以为有着法国母亲、法国面孔,完全不会讲中文,一生中只跟旅游团去过一次中国的他不会对中国有着太多的情感,但是看到院子里的熊猫雕塑,桌子上的小狮子和青铜花瓶,以及漆画等有着浓郁中国风的摆设,我慨叹自己低估了血缘的力量。 卢西安捧出一厚本父亲李秀云留下的各种照片和文件,轻轻放在了带转盘的木质圆桌上。一页页翻开,1923、1932、1933、1960、1975......读着文件上的年份,看着黑白照片中李秀云清瘦的脸,我旋转着镜头,看起来像是在旋转年轮一般。 如果李秀云没有留在法国,那么,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罢工的大潮中吗? 如果他没有留在法国,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战斗的队伍中吗? 如果他没有留在法国,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街头欢呼的人群中吗? 如果他没有留在法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会在哪里,会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抑或天安门城楼上吗? 然而,这只是如果,也许在那些动荡的年代,他早已随战争或贫穷灰飞烟灭,这依然也只是如果...... 现实是这样的:李秀云,这个1916年赴法国支持一战的华工,战后留在了法国,娶妻生子,两儿两女,一生在水泥厂做工,虽然清贫,但生活稳定,虽然内心孤独,但家中人丁兴旺。1971年卒,享年77岁。 我们无法不被一百年前华工亦波澜亦平凡的人生故事所吸引,聆听他们,缅怀世事艰难的岁月,记住那些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或许才是把脉历史的最好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 李秀云在法国期间与家人等合影及部分文件。

【年份】2014

【期号】第11期

【全文挂接】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