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瓷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粉彩瓷器   民国时期   人物图案   瓷绘  
描述: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瓷器
文人士子的心头好:粉彩
作者: 杨列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   雍正   颜色   工笔重彩   色彩   花卉   装饰   士子   粉彩   瓷器  
描述: 粉彩的前世今生 粉彩本是釉上,是在料中加入粉质,使釉彩呈现粉绿、淡红等较为淡雅的色彩.又因粉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烧时温度较五彩低,色彩五彩柔和,因此又称"软".
说珐琅彩与粉彩的区别
作者: 徐文宁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办处   乾隆   彩瓷   雍正   康熙年间   突出特点   瓷胎   珐琅   粉彩   瓷器  
描述: 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清康熙年间.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真正的珐琅应当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使用珍贵的西洋进口或宫中自行炼制的珐琅料画烧制的御用瓷器,料中不能掺和珐琅质以外的任何其他成分.
唐代青花塔式罐研究
作者: 徐大江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式   中晚期   元青花   黄冶窑   青花瓷器   纹饰   唐三彩   唐代   唐青花瓷   出土  
描述: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中极富特色的传统主流产品,千百年来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文物艺术品收藏的不断升温,青花瓷已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欧美墨地五彩的年代之争
作者: 王辇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花瓶   科技分析   康熙年间   艺术博物馆   藏馆   世纪初   文物   化学成分   瓷器  
描述: Pomper(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Jeffrey P.Stamen(自由学者)和Norman R.Weiss(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发表了关于中国墨地五彩瓷器年代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于2009年刊登于该会议论文集中.
论当阳峪窑
作者: 原雪辉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阳峪   焦作地区   磁州窑   窑场   红绿彩   标本   古陶瓷   定窑   化妆土   研究探索  
描述: 刻划花类制品堪称无出其右;她的细白胎高温颜色釉制品如红、黑、紫等色釉瓷中之精者,甚至为定窑所不及;她所创烧的早期"斗"作品更是对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贡献……近年来,从事当阳峪窑作品收藏、研究者日众,精品纷呈,学术成果亦愈来愈多,令人欣慰.
危山兵马俑坑出土立俑制作工艺研究
作者: 仝艳锋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洞   躯干   彩绘   陶俑   细部   兵马俑   出土   制作工艺   前臂   表面涂饰  
描述: 结合雕塑,制作工艺包括前期准备,陶俑各部位的合范制作以及分装套合、细部修整等,入窑焙烧过程和最后的表面涂饰彩绘工艺.
北朝时期"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艺术赏与鉴(下)
作者: 沈玺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侵蚀   彩绘   雕塑风格   造像艺术   痕迹   鉴定工作   北朝   石雕   佛教造像   青州  
描述: 上期笔者粗略地为各位介绍了一些有关"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的历史沿革以及不同时期雕塑风格变化的情况.在下文中,我将着重与各位就"青州风格"石雕佛教造像的真赝鉴定进行一番尝试性的探讨.
略论郑州地区出土唐三彩四神
作者: 王蔚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色装饰   烧制工艺   郑州地区   唐三彩四神   造型艺术  
描述: 唐三彩,中国美术陶瓷史上一支独放异彩的奇葩,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蜚声中外的珍品,一向深为世人喜爱和收藏.唐三彩的种类繁多,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几乎包罗万象,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唐三彩四神
以枕慰首话瓷枕
作者: 陈昌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色装饰   烧制工艺   郑州地区   唐三彩四神   造型艺术  
描述: 以枕慰首乃人生大事也。人生之时日无常,每日以枕为伴凡十之二三,因此,可以说枕头是人生最重要的伙伴;人死之时日长眠,枕头则是人们在另一个世界永远的朋友。 有关枕头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现在已难以准确考证,但是,从常理常情推测,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完全可以享受到以枕慰首之乐。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枕,卧为所荐首者也”。“荐”者,草垫子也。由此可以推知,人类早期使用的枕头应该是用草制成的,既简单又实用。到战国时,枕头就已经相当讲究。1957年,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个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张保存完好的漆木床,床上有一件竹枕,这是我国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枕具,证明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已普遍使用枕头睡觉了。200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次抢救性发掘中,墓中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现在争议颇大,如果得到考古确认,应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石枕。瓷枕最早出现在我国的隋、唐时期,隋开皇十五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长仅3.9厘米的箱形瓷枕模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瓷枕。从收藏的角度看,瓷枕属于陶瓷美术的范畴,瓷枕上的每一种装饰,包括绘画、雕塑、书法、诗词乃至细小的辅助性装饰纹样,无不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追求
< 1 2 3 ... 17 18 19 ... 103 104 10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