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景语·情语——解读凡·高的风景画
作者: 张春华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绘画手法   凡·高   艺术风格   印象派   审美价值   情感内涵   色彩表现力  
描述:色彩研究的载体,缺乏深刻的情感内涵,仍属自然主义;也不同于塞尚、高更的风景,塞尚是在风景里寻求秩序感和平衡感,高更在原始部落的风景里找回的是单纯和直率.凡·高的风景画则洋溢着激情和幻想,富有情感象征意义,具有超越画面之上的精神张力.
论水墨工笔花鸟画
作者: 吴东奋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工笔花鸟画   色彩工笔花鸟画   技法   元代   中国画   艺术形式  
描述: 在历代中国绘画品类中,有工笔重彩、水墨淡、大写意、小写意、没骨、兼工带写、勾花点叶、白描、墨花墨禽等记载,却没有见到有水墨工笔花鸟画的提法.如今书画界的理论家,更加简要地将中国画分成两大类
关于“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学术对话——吴东奋先生访谈录
作者: 吴东奋   路建群   朱德华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创作手法   学术争论   吴东奋   “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   艺术语言  
描述: 时间:2003年11月4日晚地点:浙江绍兴某茶馆参加人员:吴东奋(福建工笔画学会秘书长、花鸟画家)路建群(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花鸟画家)朱德华(<艺术探索>编辑、栏目主持、美术批评家)吴东奋
关于“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学术对话:吴东奋先生访谈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探索(南宁)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访谈录   花鸟画   工笔重彩   中国画   艺术评论  
描述: 关于“现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学术对话:吴东奋先生访谈录
洛阳汉墓壁画风格辨析
作者: 杜少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汉墓壁画   洛阳市   构图   色彩   整体风格   造型  
描述: 巫术洛阳汉墓壁画全部出自于民间画工之手,信笔染出,自有天趣。其构图简单、质朴,造型粗放、生动,用笔自由飞扬,色彩单纯强烈,以线造型,墨彩纷呈。
对油画风景写生的认识
作者: 杜宝昌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油画   色彩语言   画面构成   色彩表现   写生  
描述: 油画属于外来画种,也称西洋画,从欧洲引进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很快在中国生根、发芽,并得到飞速发展。近期中国油画呈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年展、双年展等展览中产生了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2001年小幅油画展中,众多风景油画精品以其高雅的格调、缤
邢国珍油画风景写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壁画   水粉画   雕刻   水彩画   开放   中央美术学院   绘画   版画   油画  
描述: 邢国珍油画风景写生
丁立人的画
作者: 张仃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丁立人   色彩   造型   表现形式   艺术创作  
描述: 丁立人的绘画、版画、雕塑、印纽以及其他作品的处理手法都充分体现出大胆、简洁、随意等特点。其风格稚拙、俗极反雅,幽默风趣,非常耐看。尤其是他的绘画,表现形式更为丰富了,他的画多数画在宣纸上,也有画在道林纸、牛皮纸等各种纸上,颜料用的是水粉色,有时用照相色、油漆等。用色有薄有厚,薄的团团漫渍,厚的斑斑剥蚀,但笔意自然,无一点堆砌修饰之意,极其难得,题材也很广;有古装神话、戏曲人物、农村风格、风景、花草鸟兽,还有静物、城市街道风景等。看到他的画,使人想起江南农舍的灶头画,似乎又像壁画,像年代久远的墓道壁
“雨夜楼藏画”假冒林风眠油画的案例及剖析(上)
作者: 范达明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农兵   题材   伪作   彩墨画   美术作品   美术展览   林风眠   油画   水墨作品   画册  
描述: 2002年10月在“雨夜楼藏画”展览现场,我曾在林风眠的几幅油画面前琢磨良久:50年代的林风眠先生还能画有这样的一些油画吗?林先生油画的水平应该是这样的吗? 从“雨夜楼藏画”在杭州公开展出之后,业内行家与有识之士对“藏画”的质
“雨夜楼藏画”再质疑
作者: 徐永祥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迹   赝品   画框   原创   印象派   李叔同   水彩   伪作   作品   油画  
描述: 部分人一开始就把“藏画”定格在真迹上,并称绝大部分是原创作品,容不得别人怀疑了。在展出场所,只要哪一位观众对某一幅作品表示怀疑说“那是假画”,马上就会有人铆上他,和他当场辨论。甚至连如今健在的画家本人,如我的老师王流秋,当场否定冒充自己作品的赝品时,也无济于事,难以说服他们那是一幅伪作。当然,后来正式展出时没有挂出这幅赝品。李柏霖先生在接受台湾某杂志电话采访时,曾对如今尚健在的“雨夜楼藏画”的作者否定冒充自己作品的情况说:
< 1 2 3 ... 16 17 18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