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早逝的星——女油画教授蔡威廉
作者: 郑朝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油画家   西安美术学院   张玉良   中国画家   蔡威廉   一八艺社   委拉斯贵支   后期印象派   浙江绍兴人  
描述: 今年初,笔者收到西安美术学院汪占辉先生的一封信;“望简函告我,蔡威廉先生的近况和通讯处,她是我非常尊敬和思念的老师。”老画家那里知道他所尊敬和思念的老师,早于四十五年前离开了这个世界。真是,假若这位才华非凡的油画家能活到今天,那能默默无闻于艺坛呢? 出身名门的蔡威廉,和曾为青楼的张玉良,是三十年代中国高等美术学府讲坛上出现的两颗星星。蔡威廉,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九○四年,父亲蔡元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母亲黄仲玉是一位教育家和中国画家。聪慧勤奋的威廉在上海、北京读过小学和中学,成绩佼佼,常为全班之冠。她曾三度随父母去欧洲的法、德、比等国,在那里接受西方的教育,通晓法、德等语。她从小酷爱文艺
一代画魂潘玉良
作者: 萧萧   来源: 半月选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潘赞化   传中   张玉良   赋色   再造之恩   弹琵琶   接风洗尘   一朵花   潘玉良  
描述: 萧萧 中外的经传中,这个女子被誉为民国初的“一代画魂”。她的油画作品融合中西,色彩线条互相依存,用笔俊逸洒脱,气韵生动,赋色浓艳,雍容华贵,别有趣味。仔细看,她的画还有一种味道,饮尽凉薄的爱之味。 这个女子就是潘玉良。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关于她的出身是这样的:她本姓张,一岁时丧父,两岁时姐姐死了。一下子失去两位至亲,玉良的妈妈无论怎样都难以承受,夜夜哭时时念,到了玉良8岁时唯一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也不幸郁郁离开了人世。失却了生存支柱,孤苦伶仃的她,被舅舅收养。 在舅舅家眨眼过了六年,女孩子到了l4岁是最引人注目的时候。此时的玉良明眸皓齿粉面含春,似蓓蕾一朵,人人见了都想注目一番。这时,穷怕了的舅舅起了歹心,偷偷哄着将她卖给了芜湖县城的怡春院,当了雏伎。 还好,这时,她遇到了改变了她一生命运的男人——潘赞化。 这年,玉良17岁,正值妙龄,已成为这里响当当的头牌。海关监督潘赞化来芜湖上任,当地政府为新任监督接风洗尘,商会会长特意让玉良献上弦歌助兴。第一次给这么大的人物以曲助兴,玉良还真是有些慌乱,经过深深地吐气之后,这才回到状态里。只见她抚好旗袍坐定,纤手轻拨琵琶,朱唇慢启,双眉远山含黛间,一曲珠圆玉润的《卜算子》古调就在怡春院的金粉大厅内婉转回荡开来了: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去。 弦歌落定,潘赞化即动了恻隐之心,真想为她轻轻拂去眼里的忧伤。商会会长看得情真意切,当即附耳说道:“玉良姑娘只卖艺不卖身,现在还是个雏呢。”潘赞化装作无所谓地只是“哦”了一声。 夜幕四合,潘赞化准备睡下,仆人来报:“大人,有个商会会长送来的漂亮姑娘求见。”漂亮姑娘?会长?潘赞化马上明白了会长的意图,有心见上一面,但是想到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即回绝道:“我睡了,叫她回去!”话刚出口,又觉得不妥,赶着补充道:“你告诉她,明天上午如有空,请她陪我看芜湖风景。”此时,潘赞化心里已明白了会长送来的姑娘,一定是白天弹琵琶唱曲的那个文静雅致的姑娘,他心里喜欢,但尚未做非分之想。 那一晚,玉良睡得颇不踏实。第二天,她起了个大早,梳洗打扮停当,奉命陪潘赞化出游了。潘赞化是个知识渊博的人,对芜湖的风景名胜并不陌生,他反而耐心地给她讲述风景名胜的历史和典故。玉良听得真切,几乎忘了自己身份的低微,更忘了世人的冷眼和歧视,她感到潘赞化有学识,平易近人,遂产生了爱慕之心。 待夜幕降临时,潘赞化吩咐车夫:“送张姑娘回去!”张玉良突然双膝跪地恳求道:“大人,求求您,留下我吧!”潘赞化知道商会会长这是将计就计了,遂弯腰牵了玉良的双手,玉良执著不起,紧紧握着潘赞化的手。潘赞化的心疼了,烟柳巷里难得有女出淤泥而不染。 当晚,玉良留下来了。潘赞化把床让给她,自己打了个地铺睡。 小妾难为,丹青异国寄情 次日,潘赞化一早就出门了,玉良多少有点失望,她在房间里一个人低声唱曲:溪中春水清,岸上春花明。潘赞化是赞着“好好好”进来的,窘得玉良羞红了脸,起身说了声“大人你回来了”来掩饰自己的表情。潘赞化坐下,拿了一套新编高级小学课本给玉良。从此,他教她学,知识的力量,让玉良心底的艺术之梦萌发了。 看她如此好学,潘赞化决定给她赎身回老家苏州,像要给她一双翅膀一样给她全新的人生,但是玉良宁愿守在大人身边,无怨无悔侍候他一辈子。潘赞化不是不喜欢玉良,只是因为家有妻室的事实,有些却步。玉良再三表态不计名分,潘赞化也就无话可说了。惺惺相惜,最终玉良感恩戴德地做了潘赞化的小妾。 婚后,二人去了上海,过着相知相爱并相惜的生活。那时,幸福对玉良来说俯拾皆是。爱之所至,有一天,玉良索性在自己的作品《荷花》下具名张玉良的上面工整的加了一个“潘”字,赞化说:“你怎么把姓改了?我是尊重女权和民主的,还是姓张吧。”玉良回首一笑,撒着娇:“我应该姓潘,我是属于你的,没有你就没有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正是潘玉良想要的爱。 但是,潘赞化的大夫人,是一个裹着小脚的旧式女人,极为陈腐。对于这个突然闯入她的生活、与她争夺丈夫的女子,她睚眦必报,寸土必争。潘玉良不想继续闷闷不乐下去,在潘赞化的鼓励下,开始了自己的艺术之旅。九年异国他乡的飘泊,潘玉良历尽艰辛,亦饮尽了相思的苦,带着学有所成的喜悦和对潘赞化的刻骨思念,她回国了。船到港口,当潘赞化像捧珍宝一样把她紧紧拥到怀里时,她的泪意涌了上来,心里有个声音在说:我再也不离开你了,再也不。这是多么卑微的愿望,可是它仅仅是个愿望。 潘赞化的大夫人还是与潘玉良势不两立,这让潘玉良的精神压力很大。 彼时,潘玉良刚好举办个人第五次美展。非常轰动,不料在收展时,有人却居心叵测在《人力壮士》那张画上,贴了一张恶毒的纸条。纸条上的内容是:妓女对嫖客的颂歌。这纸条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登时把潘玉良的心击痛。 这凉薄的爱啊,像一朵花 在家庭和事业的双重伤害之下,潘玉良别无选择,又重新开始了孤身旅居巴黎的生活。 之后,潘玉良美术作品展在巴黎多尔赛画廊开幕。展出了她多年来珍藏的作品,展览未闭幕,展品除自藏未标价外,均订购一空。她成功了,于是写信让潘赞化分享这份喜悦,并一再表达思念之情,和想回到国内的愿望。但是潘赞化因为考虑到时局等诸观因素回绝了。 1960年,潘赞化在安徽病逝。闻此消息,潘玉良伏在沙发上哭得一塌糊涂。悲痛欲绝到就此染病,很少再提起画笔。潘赞化是潘玉良一生的至爱,他对她有再造之恩,而她却没能陪伴他,照顾他,哪怕是在他弥留之际。这凉薄的爱啊,像一朵花,一再错过花期,潘玉良的心为此苍老了。1977年,她在巴黎永远地安眠了。 从孤儿、雏伎、小妾、画家,潘玉良的一生充满传奇的伤感。 摘自《今生今世》
魂归中华 奉献国人:潘玉良油画风景作品赏读
作者: 马起来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潘赞化   西方绘画   油画风景   张玉良   君璧   传奇经历   海关监督   潘玉良   林风眠  
描述: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据记载,十六世纪后传入中国,被称为西洋画。由于油画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而受到国人的喜爱。二十世纪初,中国先后有许多学子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绘画,如李叔同、林风眠、冯钢百、方君璧、潘玉良、徐悲鸿等,其中著名女画家潘玉良的坎坷身世和传奇经历,成为世人谈论的热点。潘玉良,原名张玉良,8岁时便成了孤儿,16岁被卖到芜湖妓院。后遇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潘将她
潘玉良:从青楼女子到“一代画魂”
作者: 秦湘豫   来源: 党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女画家   张玉良   女子   青楼   油画作品   潘玉良   比利时  
描述: 潘玉良(1895—1977),又名张玉良,字世秀,江苏扬州人。作为中国著名女画家,她的油画作品融合中西,“色彩线条互相依存,用笔俊逸洒脱,气韵生动,赋色浓艳,雍容华贵,别有趣味”,多次入选法国具有代表性的沙龙展览,先后荣获法国金像奖、比利时金质奖章和银盾奖、意大利罗马国际艺术金盾奖等20多个奖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