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略论粉彩工笔人物画的三要素
作者: 胡晓虹   舒丽鸿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人物造型   色彩效果   陶瓷绘画   装饰性   略论   绘画形式   中国绘画   粉彩   线描  
描述: 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因其"粉润工作雅致,随类赋彩"与中国绘画有戎深的文化底蕴而蜚声古今中外,-被法国人誉为"玫瑰族瓷器",认为只有高贵的玫瑰花才能与其比美。粉彩瓷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是陶瓷装饰中最具民族-审美
陶瓷的古彩与传统版画
作者: 宁钢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传统   艺术成就   陶瓷艺术   版画   审美价值   《陶说》   装饰形式  
描述: 古彩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装饰品种之一,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其艺术成就卓越,审美价值较高,深受国人喜爱,享誉国内外,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陶瓷史上有很重要的影响。古彩是在大明五彩的基
林权抵押贷款开展实践情况调查-以景德镇市浮梁县为例
作者: 黄艳红   黄金圆   来源: 商场现代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权抵押贷款   模式   三农  
描述: 林权抵押贷款以来,各家金融积极参与推广,有效促进了“三农”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的融资环境。在施行过程中,人行浮梁县支行学习探索,形成了一套林权抵押贷款的有效模式。同时,实践中林权抵押贷款也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环境陶艺对公共景观设计的介入
作者: 丁传国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介入   方式   环境陶艺  
描述: 环境陶艺对景观设计的介入,目前来看,介入的范畴较为单一,介入也不够深入,环境陶艺以其自身的优势较全面、较深入的介入到景观之中不仅是一种可能,更应成为必然。
青花瓷器与家居装饰的文化融合
作者: 龙德明   邹乐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青花瓷器   艺术   家居装饰  
描述: 、多元的装饰形式。因此,我们对于现代青花装饰形式语言的研究可以从现代青花中几个大的装饰主流形式入手,进行分析、总结,为今后创新、发展出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做准备。
基于RFID的手机购物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作者: 饶国勇   来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效率   射频识别   手机购物系统   移动式射频识别   安全性  
描述: ;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射频识别技术的新型的应用系统——手机购物系统,并针对此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此系统的安全性分析;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改善传统购物方式中的不足。
雕塑与传播——第十六届雕塑论坛主题陈述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现方式   新媒介   传播技术   文化形态   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雕塑艺术   传播方式   艺术生存  
描述: 在当下这个大众传媒极其发达的时代,传播几乎无孔不入,这是所有人都回避不了的事实。媒介作为技术手段或载体甚至直接改变了雕塑的呈现方式,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改善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极大地拓展了视觉艺术生存的空
青年雕塑学子当下功夫学习传统——吴为山谈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观感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优秀   杂志社   世界文化   高校毕业生   艺术形式   吴为   作品   传统雕塑   传统文化  
描述: 2010年7月16日,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在《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在北京国粹苑1号馆举办的"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吴为山教授。
现代主义影响下的鲁美雕塑教学
作者: 梦佳   霍波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艺术教育   美术教育   雕塑教学   80年代   鲁迅美术学院   现代主义   教学模式  
描述: 记:我曾经和一位非常了解中国的意大利雕塑家聊起国内的雕塑教育,他说,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到中国考察时,就发现从北到南的美术学院,在教学模式和创作风格上都非常接近,现在看起来,虽然丰富了不少
点击"传统":中国学院雕塑溯源
作者: 胥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教育模式   传统   审美观念   学院   中国当代   后现代艺术   现代雕塑  
描述: 审视.而三者中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就是对关乎人才培养的现行雕塑教育模式的反思.这不仅有其必要性,也更有着现实的意义.
< 1 2 3 ... 79 80 81 ... 84 85 8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