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92 条
-
郑于鹤艺术的蜕变
-
作者:
李松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娃娃鱼
民间艺术家
观众
泥人
作品
艺术样式
雕塑
-
描述:
走进郑于鹤的泥人世界,会勾起一种欲望:想自己也拿团泥巴、捏一捏,郑于鹤理解他的观众,在他的展览会上真的预备了两吨泥巴,小包装,留给观众自己尝试一番,这反映出一种崭新的艺术观念;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吸引观众一道进行艺术创造。 将郑于鹤的作品摆在一起,会产生一个突出的印
-
香港举办“石鲁回顾展”
-
作者:
翁赉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房四宝
香港文化
开幕式
文学艺术
海内外
中华文化
中国美术
书画作品
学术交流
研究团体
-
描述:
1987年12月,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联合主办了“石鲁回顾局”。展出石鲁中、晚期书画作品60件,另有速写,习作小稿一批和画家生前使用的文房四宝等。展期25天。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是香港著名的文学艺术研究团体。这个团体以促进海内外中华文化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为宗旨,曾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香港文化艺术界最活跃的学术组织之一。自1986年起,香港著名现代金属雕塑家文楼当选为该促进中心的主席,他十分
-
《中国美术全集·麦积山石窟雕塑》拍摄记
-
作者:
卢援朝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雕塑语言
刘开渠
写实主义
雕塑家
雕塑学
艺术形式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作品
雕塑艺术
-
描述:
《中国美术全集·麦积山石窟雕塑》拍摄记
-
谈水石盆景的构思与制作
-
作者:
冯志雄
来源:
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田园生活
空间意境
构思
水石盆景
石料
运用
表现形式
纵横交错
制作
-
描述:
制作盆景要把山水国画中“三远”之法的平面的表现形式转化成立体的表现形式。运用最简洁的表现手法来反映不同的较大的空间意境,近景山水,如园林事榭、小桥流水、常雕得玲珑剔透,形似大湖怪石,表现别致纲腻
-
论文摘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园林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绿化面积
主要任务
平方米
深化企业改革
绿化建设
观赏树木
绿化美化
庭院式
园林小品
-
描述:
以深化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推动了绿化建设事业发展石景山西山宾馆地处西山风景区八大处公园山脚下,是对外经营型的企业,主要任务是接待全国和本市机关团体、工矿企业的各种工作会议,拥有500张床位和相应配套设施,宾馆院内占地50亩,有两栋楼房7000余平方米。院内可绿化面积有3万平方米。多年来已陆续种植了各种观赏树木1000余珠,百分之九十五空地铺上了草坪。还逐年建成雕塑喷水池、人工湖、假山、花坛、藤萝架等小品。1984年
-
从“格式塔”看装饰艺术与艺术的关系
-
作者:
王勇
来源:
装饰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始艺术
艺术品
装饰艺术
格式塔心理学
-
描述:
一个较为“现代”的角度来看艺术与装饰艺术。先不妨同意克莱夫·贝尔关于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的说法,或克罗齐的观点,艺术的基本性质是它的“表现性”。然后,走进英国哲学家威廉·肯尼克为我们描绘的迷宫:在一个巨大
-
中国写意画的笔墨
-
作者:
李卷
来源:
艺圃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绘画作品
国画
工笔重彩
笔墨语言
绘画艺术
艺术表现
写意画
形式要素
油画
-
描述:
笔墨在写意画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构图、造形和用色是绘画艺术的三个形式要素”①,“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主要的由这三个方面组成:构图、造型、色彩。关于色彩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彩色的”②。这个论点用于
-
站在大师的肩上
-
作者:
韦启美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精致化
程式化
题材
作品
油画
-
描述:
精致化已成为近年一部分油画的趋向魏斯型的作品仍以其冷静缜密风貌出现在各种画展中,只是很少有超过它的开拓者的力作;由于题材及意蕴的重复和技巧的程式化,多数作品显得苍白。超现实主义作品虽有佳作,但不少作品仅表现为浅层的象征或隐喻。超级写实主义或照相写实
-
新颖油画棒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轻工信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模式
影视
旅游
-
描述:
新颖油画棒
-
新苗茁壮 绚丽多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迎春花奖赛’述评
-
作者:
剑力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研究
秦腔
戏剧观念
戏曲程式
观众欣赏
现代观众
审美需求
折子戏
表现形式
美学原则
-
描述:
,戏剧观念也发生了嬗变,即由“一元化”迅速向“多元化”发展。院内三个团参赛的三十五出秦腔折子戏,正是反映了戏曲思变的这一美学原则和观众的审美需求,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表现形式的剧目在舞台上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他观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