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海外追宝第一案:五代王处直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回归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圆雕   形成原因   表现形式   浮雕  
描述: 中国海外追宝第一案:五代王处直彩绘浮雕武士石刻回归路
基于GK原型设计的动画雕塑工作室模式研究
作者: 谢晓凌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雕塑   创造力   GK原型设计   工作室模式   共享平台  
描述: 大于供给。这就是我们要研究基于GK原型设计的动画雕塑工作室模式的意义所在。我们的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由于本来国内知道GK的人并不多,对于GK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更不用说将GK雕塑运用到动画雕塑的工作室教学中了。
唐代镇墓类俑造型探源
作者: 陈雨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面兽面   唐代   护法神式   镇墓俑  
描述: 贵族、平民庶族墓葬中均有镇墓俑出现。同墓室壁画中的守护神、神兽形象一样,镇墓俑也是作为"镇墓驱邪"、保护死者安宁而存在。唐代典型的人面兽面、护法神镇墓俑造型独特,追溯其艺术造型的起源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明器雕塑和墓葬美术具有重要意义。
出厂设置:2018沉浸式艺术体验大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置   艺术表现形式   出厂   艺术体验   沉浸式   数字化时代   现当代艺术   文化背景  
描述: 本次展览将带来40位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和实践领域的艺术家及设计师,通过百余组视觉艺术、时装、装置、雕塑、新媒体互动艺术等作品,呈现当代艺术创新者对于创作媒介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探索,以及他们在高度数字化时代中重构的人与物质的关系。
风景油画中意境的解析
作者: 李彦平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意境   风景油画   表现形式   情感表达  
描述: 中意境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走向趋势,了解到中国意境油画在在中西艺术发展的双重影响下,融合与演变;再次阐述了意境在风景油画的几种表现方式的手段和情感表达的体现方式;最后抒发了笔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电影《至爱梵高》的陌生化与艺术创新
作者: 郭美娜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转换   陌生化   艺术创新   《至爱梵高》  
描述: 电影《至爱梵高》以新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一场“手绘油画”的电影,通过对之前以“梵高”为主题的影片和电影《至爱梵高》相比较分析,并且得出电影《至爱梵高》这种形式转换和电影“陌生化”上所体现的意义重构
中国学院式美术教育模式在油画民族化进程中的作用
作者: 刘慧敏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民族化   学院式美术教育  
描述: 中国自有学院美术教育,其模式是由留欧人员所带回的西方的教育式样结构。油画传入中国百余年来,虽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却没有在世界艺林树起本民族的旗帜,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艺术展推荐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好奇心   沉浸式   艺术展   艺术家   Roth   印刷品   苏黎世   艺术形式  
描述: 对媒介的探索和拓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持久的好奇心和艺术上的不安使罗斯在几乎所有的视觉艺术形式上都取得了进步,包括绘画、书籍制作、电影、雕塑和沉浸装置,但是他对纸张的无处不在的操纵,无论是纸板、废纸、相纸、印刷品还是书籍,都可以认为是他作品的症结所在。
在普通高等学院玉雕专业中对佛造像临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作者: 刘声远   杨雪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临摹   典型佛造像   审美观念   玉雕创作   形式演变  
描述: 传统佛教人物雕塑在中国艺术先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佛造像的形式演变和典型造像进行分析,探讨佛造像的审美传达和美学内涵,得出中国传统雕塑临摹课程在普通高等院校玉雕专业中设置的必要性。
心象之间——我的油画创作自述
作者: 陈晶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象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审美情感   绘画艺术   作品创作   油画创作   有意味的形式  
描述: 林风眠先生认为"作品必得万物形象精神,乃易觉之其美感"。简而言之,利用描绘主体的形象、精神,表达创作者的审美情感,这乃是绘画艺术的基本追求。受制于写实技法的约束,在漫长的西方绘画史上,利用绘画艺术表达个人审美情感即便有过也未能深入。而中国画所追求的"写意"精神和技术表现手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却受制于创作体裁、创作工具,难以很好地传递出作者
< 1 2 3 ... 36 37 3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