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再谈《抄袭、模仿、学习、借鉴》
作者: 华灵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派艺术   艺术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有意味的形式”   表现形式   艺术形象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社会生活   雕塑  
描述: 一、两件《大拇指》雕塑引起争议 《雕塑世界》(试刊号)2003年10月28日第四版刊发了拙文:《抄袭、模仿、学习、借鉴——获奖雕塑引起的思考》。介绍了建立在巴黎新区的西塞尔·巴尔达
人化的自然
作者: 曹再飞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合一   自然的人化   空间处理   表现形式   人的自然化   中国画   人化的自然   雕塑艺术   以形写神   表现对象  
描述: 中国雕塑是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必然结果是“一方面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然化”。 “以形写神”其要旨是挖掘和表现对象内在的美。写意是传神的重要表现形式
有关传统资源的当代性转换
作者: 潘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象征   文化视角   生态体系   开放视角   中央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当代性   传统资源   研究生   存在方式  
描述: 任何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都有其基本象征与独立的价值。能否从传统陶文化的浸泡中真正走出来,同时又与传统保持着相互呼应的距离,也就是带有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陌生感,就成为艺术家不能不面对的问题。应当说在这一点上能够把握好的艺术家必定成就非凡,而处理欠妥则可能处境尴尬。对于他们来说,进一步开放视角,解放观念,发现新的突破点就变得尤为关键。这样,才能逐渐改变“跟着手走”的趋势,促成更有力度的探索与突破。
公众.环境.时代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公共空间   博物馆   公众参与   几个问题   环境雕塑   文字雕刻   室外雕塑   人环境   私人空间   存在方式  
描述: 的各种关系之中。 从雕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看,不外以下种:1、为陪伴亡灵的墓室雕塑(被发掘后大多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和陵园雕塑;2、为信仰而造的神、佛——寺庙和教堂雕塑;3、作为建筑附属物或美化都市公共空间的室外雕塑(也称环境雕塑);4、作为纯艺术而创作的架上雕塑(大多陈列在博物馆和私人空间)。
空间里自然而然的生长
作者: 张松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的形式   自然而然   雕塑作品   自然界   艺术创造   物质材料   神经网络   自然物质的形态   生命力   不可预料  
描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来自人类和自然发生的种种关系。自然界中生命的形式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自然状态是一种本质的、永恒的状态。雕塑创作的过程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从心中的感触到头脑中形象的初现,通过手对物质材料的掌握运用,在空间中塑造出一个有生命力的形体。
库巴索夫和他的“中国情结”
作者: 张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情结   中国学生   俄罗斯人   近三十年   雕塑作品   教学方式   补充营养   教学方法   中国绘画   艺术发展史  
描述: 在新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曾有一位叫马克西莫夫的俄罗斯列宾美院教授,带来中国一种叫契斯恰科夫体系的教学方法,影响了中国绘画近三十年,今天,当中国各地纷纷大建城雕,各类人物都纷纷改行大做雕塑的时候,历史又选择了一位俄罗斯列宾美院的雕塑教授来到中国,为中国雕塑补充营养。库巴索夫是幸运的,因为中国人选中了他,同时库巴索夫也
平分秋色
作者: 孟昌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形式语言   米开朗基罗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哲学   现代艺术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中国古典美学   现代雕塑  
描述: 从毕德哥拉斯将世界用“数”加以划分那一刻,西方雕塑便自然而然地或是不知不觉地,在逻辑的圭渠中俯首称臣,米开朗基罗用大理石演算着神圣的交响,罗丹则用那柔软的泥巴和坚实的青铜,含蓄地用文学概述的方法,打磨那些团块。 理性的枷锁,从罗马的工匠那里一直戴到亨利·摩尔,站在行列中的那些高高低低的雕塑家们,数杰克梅第明白,他试图用那破麻布一般的肌理扯下雕塑的盖头,当他看到隧道尽头那一线若有若无的光亮时,杰克梅第苦笑。
公共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
作者: 董雅   睢建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公共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   多元文化   艺术作品   生存和发展   艺术表现   表现形式   发展趋势   公共艺术  
描述: 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有关其概念和理念,仍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为了说明其概念,更为了判断它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将其置于公共艺术产生
介入与融合——现代陶艺的公共艺术观
作者: 杨晓娟   远宏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现代陶艺   审美需求   公共环境   艺术观   艺术形式   陶瓷壁画   生理和心理需求   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  
描述: 公共艺术的概念是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具有以广大民众广泛参与为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其表现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而言,又体现出多元、复合、模糊的动态性特征。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通俗与高雅并存,永恒与时尚同在
公共艺术的特点与包容性
作者: 邱景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容性   城市公共空间   艺术的特点   现代意义   整体宇宙观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日常生活   艺术存在方式   公共艺术  
描述: 一、从公共到艺术 作为既古老又年青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的明显特点:“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这种艺术是共享的、不是个人的,大众是艺术服务的主体、也是公共艺术存在的前提
< 1 2 3 ... 16 17 18 ... 35 36 3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