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探寻《龙窑》“烧制”秘籍
作者: 陈洪标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报》   烧制   《文艺报》   《人民日报》   龙窑   《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报》   评论文章  
描述: 宁海作家浦子印销4.8万册的长篇处女作《龙窑》自出版后受到多方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媒体先后发表了对该小说的评论文章,雷达、李敬泽、陈思和等10多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纷纷叫好.称该小说是“对时光深处的乡村和大地充满诗意的怀想”。
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颁奖典礼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品拍卖市场   排行榜   颁奖典礼   统计年报   中国   青花   行业协会   文物  
描述: 本刊讯 8月23日,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排行榜“青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举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于当天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共有18家国内知名文物拍卖企业获得了相关奖项。
多功能门
作者: 陈璇   来源: 杂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职人员   中国青年报   新闻眼   县委书记   政府补贴   击鼓传花   田家庄   陈璇   去住   陕西凤翔  
描述: 通向凋敝的村门陕西凤翔田家庄镇河北村修了一座光鲜漂亮的门,却弄得里外不是人。这是进村的第一道门。数十米高的仿古牌楼立在通村公路上,牌楼上"河北新村"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村内的小广场上,还新修了一座大型铜牛雕塑。然而,华丽的大门却通向凋敝贫穷的乡村深处。村里至今没办起一家
纪念之地
作者: 燕海鸣   来源: 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纪念地   政治含义   圆柱形   下半部   巴尔的摩   亚美尼亚人   黑孩   大屠杀   桑塔  
描述: 在清晨寒风中,我从巴尔的摩的青年旅馆出来,走在破败的街道上。一缕晨光投射到广场中央的一座雕塑上。那是一座灰褐色的石雕。上半部分,乍一看像一簇燃烧的火焰,仔细一看,却尽是瘦骨嶙峋,又似乎正在挣扎、反抗的人像;下半部分,是一个圆柱形的基座,上面环刻着乔治·桑塔亚的名言:忘记历史的人,必将重蹈历史覆辙。抬头环顾,不远处写着:大屠杀纪念地。美国的大屠杀纪念地遍布全国。有人说,
申大鹏作品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天津美术学院   《东北之窗》   《大连日报》   2009年   《中国青年报》   艺术博览会   艺术学院  
描述: 当代》、《北方美术》、《Hi艺术》、《大连日报》、《中国青年报》、《艺术地图》、《艺术财经》、《艺术与投资》、《艺术经理人》、《文苑》、《东北之窗》等报刊与杂志发表。
情感元素在卡通油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姚雪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天津美术学院   《东北之窗》   《大连日报》   2009年   《中国青年报》   艺术博览会   艺术学院  
描述: 在油画创作中,将其卡通化是一种新兴的创作方法。通过卡通化,艺术家能直接简单地传达自身的情感。油画卡通化的特殊艺术表现手法,能够使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卡通油画作为能充分表现人们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艺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精神生活。陈可无疑是卡通油画的代表人物,简单的生活场景卡通化配以细腻的个人内心情感,通过油画媒介传达给读者,与之产生共鸣。
中国写实油画在图像时代的造型意识
作者: 江严冰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天津美术学院   《东北之窗》   《大连日报》   2009年   《中国青年报》   艺术博览会   艺术学院  
描述: 油画传入中国百余年,经过曲折的发展,现在呈现出多样的面貌,作为西方经典造型时段的古典写实造型油画,更是由于与我们时代和社会相适应而得到高度繁荣。与时俱进的科技带来图像技术的普及,身处图像时代的写实画家因为图像的使用之便利,许多时候在创作中依赖图像,造成了中国写实油画虽标榜继承欧洲古典绘画却实际走着背道而驰的道路。
绘画自由的体现
作者: 吴珂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天津美术学院   《东北之窗》   《大连日报》   2009年   《中国青年报》   艺术博览会   艺术学院  
描述: 当今时代是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激励和洋溢个性的时代。传统写实油画艺术已日益面临着来自影视、图像等新兴媒体艺术的挑战。如何让写实油画获得新的发展与延续,已成为我国油画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意图通过剖析和对比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相较于西方写实观念而言,更具有思想开放,易于抒发情感的优势,论述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有机融入传统写实绘画,对提高我国写实油画的语言表现力,形成具有东方特色、民族化的写实油画,将提供一条新的可供借鉴的方向。
异相同源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天津美术学院   《东北之窗》   《大连日报》   2009年   《中国青年报》   艺术博览会   艺术学院  
描述: “意象油画”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以西方油画材料体现东方艺术情境的艺术现象,借鉴形式主义法则与中国意象审美法则相结合,强调笔触痕迹带来的趣味性。江南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祥地,江南“文人画”集中体现了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笔意”的玩味的文人特征。同时,江南也是油画最早传入中国的地区之一,众多早期油画家留学海外,受到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江南地区典型的“意象”油画,同一地区的长期的文化沁润,使得江南地区的艺术呈现出异象同源的特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者: 薛文峰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天津美术学院   《东北之窗》   《大连日报》   2009年   《中国青年报》   艺术博览会   艺术学院  
描述: 清明朋友相约一起踏青非常惬意,不久后邮箱又收到马忠民老师发来的近期油画风景写生作品,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沏一杯清茶,静静欣赏品味马忠民的油画艺术颇有新鲜感。看他的油画新作,使我不由想到唐代画家张躁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有关艺术造型普遍规律的精辟概括。按我的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无外乎是说艺术家既要深入现实生活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