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九寨沟的神奇魅力
作者: 谭曼尼   来源: 中国建设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旅游   藏族   风景区   四川北部   自然美   旅游者   自然景观   摄影家   企业家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描述: ,世界上是少有的."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说过:"你把镜头对准九寨沟的任何地方,都是优美、出色的画面."去年十月,正当在九寨沟景色最鲜艳夺目的季节,笔者与几位北京的同行来到这里领受过一次大自然美的洗礼.九寨沟地处四川北部与甘肃交界的南坪县
浅析明清青花瓷画中的隐逸思想:以川北为例
作者: 李婕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北   隐逸   瓷画   青花  
描述: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影响了世人的审美趣味。具有隐逸思想的图像出现在明清青花瓷画中,主要受隐逸文化和文人画的影响,是时人对心性本体回归的本能冲动和崇尚自然的审美状态的世俗化表现。
自强不息最美丽:记三级伤残军人、江油市强利盲人按摩所按摩师陈应强
作者: 傅晓英   李传富   来源: 西南民兵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残军人   退伍军人   四川北部   残疾人事业   三级   按摩师   弹药   江油市   按摩推拿   盲人按摩  
描述: 在四川北部窦圌山下、涪江河畔江油市,有一位身残志坚的盲人按摩师,他就是三级伤残退伍军人陈应强。出生于李白故里的陈应强,1990年入伍.1993年2月,21岁的他在一次执行销毁过期弹药任务时,不幸双眼受伤失明。从此,他告别五彩斑斓的光明世界,成了一名
川北地区唐代石窟浮雕造像的空间关系处理
作者: 吴新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川北   石窟   浅浮雕   空间处理   唐代   空间关系   关系处理   平面性   造像   透视变化  
描述: 按照现在规范化的定义,浮雕是指被压缩在平面上的一种雕塑形式,它是以底板为依托,在有限的塑造空间里对自然物象进行体积上的合理压缩。并通过透视和错觉等方法,向人们展示较抽象的空间效果。因为它兼有平面性和立体性,因此也可以说是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浮雕根据空间起伏程度的不同,以及局部的透视处理,又分为高浮雕
川北明清民用陶瓷器皿图案再探
作者: 李婕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川北   民用陶瓷   明清  
描述: 明清时期川北地区的民用陶瓷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受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影响而有新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对人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反映,也是对不同地域文化下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的记录。
武则天与皇泽寺
作者: 段建平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元市   都督   纪念   四川北部   艺术风格   嘉陵江   唐太宗   武则天   皇泽寺   女皇  
描述: 在四川北部山清水秀的广元市,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利州(广元在唐代时称为利州)都督家诞生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女孩呱呱落地时,城郊的南山飞起一只五彩的凤凰,在利州上空盘一圈后便向天的尽头飞去。这个女孩便是武则天。武则天后来真的成了人中之凤,利州城西的川主庙便也改成皇泽寺。川主庙本是为纪念
九寨沟不只有绿蓝色的梦幻:访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局长泽仁珠
作者: 朱家骥   来源: 风景名胜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元市   都督   纪念   四川北部   艺术风格   嘉陵江   唐太宗   武则天   皇泽寺   女皇  
描述: 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壮观、最神奇的一处自然景观。这是联合国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桑塞尔博士在考察九寨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时留下的题词。深秋的九寨沟,五彩缤纷且自然纯净,记者发现这里除了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美景以外,整个景区几乎看不到电杆、电线,而与景区相配套的通
川北石窟中的天龙八部群像
作者: 陈悦新   来源: 华夏考古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龙八部   群像   川北石窟  
描述:川北部地区广元、巴中、成都蒲江飞仙阁等石窟中约当7至8世纪出现了较多浮雕在洞窟壁面上的天龙八部群像。其布局为两种组合形式:一种有主次之别,龙众与阿修罗众的地位较其他部众突出;另一种似无次序之别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