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其势恢恢 其韵融融——读何燕明先生的写意性雕塑
作者: 吕品田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达方式   艺术家   寻绎   建国初期   装饰   雕塑家   作品   工艺美术   艺术追求   写意性  
描述: 是在几年前一个小型聚会上结识何燕明先生的。这位兼备学者和艺术家气质的长者,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主编。当年的《装饰》生气勃勃、新意迭出,是有先生的学养和眼界在做支撑的。我也知道,他是工艺美术界早有影响的理论斗士。寻绎建国初期工
寻源与融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写意油画的影响
作者: 张青   来源: 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写意精神   艺术风格   中国传统哲学   笔墨情趣   艺术表现手法   绘画形式   寻源   当代绘画  
描述: 在当代绘画艺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固写意油画有着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被大众所喜爱。写意油画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它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写意油画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通过油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油画流派。写意油画融入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情趣。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情怀理念让油画家们为之痴迷。他们不断地
寻梦大芬油画村
作者: 余海波   汤剑华   来源: 文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梦   吴瑞   订单   香港   艺术   工作室   学徒   新移民   油画   深圳  
描述: 大芬,一个深圳的边陲小镇。8000多名画家, 画工、画商在这里生活和劳作,组成了一个可以称之为油画村的独特村庄。生存与艺术梦想的双重实现,新移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寻梦的理由。
五彩缤纷胡里节
作者: 沈光年   来源: 文史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人   红颜料   颜色   彩色   印度教   寻常   五彩缤纷   传统节日   衣服   暴君  
描述: 寻常百姓,都要用五彩缤纷的颜色装扮起来,载歌载舞,迎接春天的到来。印度人为了表示喜庆和祝福,会向人们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如果不小心中招,衣服就毁了,颜色粉末弄进眼睛里也会十分难受。所以,身为外国人,胡里
元青花追根寻源 元青花收藏者的悲哀(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收藏家   道理   认识   经商   专家   木器   学术研讨会   寻源   瓷器  
描述: !目前,所有收藏人士都知道,书画在拍卖市场算最热门的。主要是它的存世经历便于"确诊",木器也一样。前两年,"寻宝栏目"走进重庆,在
建元元瓷文化研究中心关于欢迎参加元青花“追根寻源”讨论的启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研究中心   讨论   瓷文化   收藏   观点   启事   相关问题   寻源   再研究  
描述: 地逐个进行突破。否则,再研究一二十年也不会有新的进展。事物都是变化的,万事万物都有根有源,只要找准了根,就不怕理不出源。为此,拟开展元青花"追根源"的讨论,欢迎收藏爱好者踊跃参加,提出新的观点,将元青花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
刻瓷创新浅谈
作者: 陈起平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雕刻方法   艺术风格   同题材   点线面   耐人寻味   继承传统   创新  
描述: 、点线相结合、工笔写意相结合、国画西画相结合,釉雕与彩雕相结合,使作品更有意境,更耐人寻味。这样既继承了传统艺术理念,又吸收了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自然而然形成了清新淡雅的田园风格。目前,可在瓷盘、瓷板、瓷罐、瓷瓶、瓷壶等瓷器上雕刻创作作品。
让羞辱者闭嘴
作者: 陈鲁民   来源: 意林文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干式   赖斯   韩美林   小叫天   罗宾逊   张英杰   盖叫天   寻根问底   满面羞惭  
描述: 他还搜集了3万多个无法识别的古文字,汇集成《天书》。被人羞辱是很痛苦的事。但若能像韩美林那样,变羞辱为动力,从羞辱中看到自己的短板,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寻根问底,还得"感
寻访贝多芬的遗迹
作者: 郑德鑫   来源: 音乐世界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莱茵河   斯图加特   贝多芬   浪漫主义色彩   诞生地   石块铺砌   哥特式教堂   波恩   中世纪   寻访  
描述: :去寻访贝多芬的踪迹。波恩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城,但它的旧城区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风采。那石块铺砌的窄街,富有中世纪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式教堂和巴罗克式建筑,还有那些竖立在街心
关于我国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再认识
作者: 吴会旭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千人一腔   再定位   再思考   寻因  
描述: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 1 2 3 ... 41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