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寻 】搜索到相关结果 433 条
钱培琛:“一切不过刹那间”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那天,我陪摄影师去美籍华裔画家钱培琛工作室拍照,钱老师特地将我引到一面白墙前,手指悬挂着的一幅大约高2米宽3﹒2米、尚未完成的油画前,说:这是我最近画的作品,题目初定为“天堂、人间、地狱”。我定睛一看,直觉是有关生与死的。 果然,钱培琛说:“前不久阿拉姆妈去世了,90多岁,算是高寿了。但她的去世,以及我自己的遭遇,触发我思考着生与死、荣与辱等等。
刘海粟:海派绘画的一颗种子
作者:
姜浩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对人生有所喻示。我不是迷信主义者,但——名为丹青的,往往后来从事绘画,且不止一人。某种程度上亦是家族长者对后生的一种寄予得以实现。刘海粟的名字怎解呢?我觉得他是沧海之一粟,他还是海派绘画的一颗种子。 海派画家,是一种可框定的名字概念。在国画领域,刘海粟作为海派画家,上承吴昌硕、任伯年,下启当代的诸如李可染、陈家泠、徐建荣等辈;在油画领域,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大批留学生赴欧学习绘画,其中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关良、吴大羽进入了艺术界和大众的视野。
如何营造一场引人入胜的展览?
作者:
Vela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频频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出奇制胜无不成为艺术家、策展人需要耗费心力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一幅美妙的油画、一件冰冷的雕塑,或是一个静止的装置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 “艺术融入生活”这句话并不能仅仅是浮于表面的泛泛之谈,而要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成为艺术家,那么起码可以从一场展览中获得启发,培养一种意识和美感。
消逝的彩虹 美国艺术家Ellsworth Kelly
作者:
涵纳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斯潘赛城隶属于人口不到两千的奥斯特立兹市(Austerlitz, NY),距离曼哈顿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凯利于1970年搬来后就一直居住于此。他起初租用一间废弃的剧院作为工作室,2001年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一千多平方米的室内墙上没有一扇窗户,全靠天窗引进光线,因为凯利不愿意让窗户打破墙面的完整性,他的那些没有画框、在不规则布面上绘制的油画作品以整个墙面为背景,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作为“一扇通向自然的窗口”的逻辑。
比电影更精彩
作者:
郭夏萌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近日,西班牙马德里市郊卡尼亚达富人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一位艺术藏家家中遭窃,丢失了两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va)真迹——一件油画和一件素描!被盗的两件戈雅画作一幅为油画作品、名曰《圣·约瑟夫的梦境》(尺寸33.5x24厘米);另一幅为素描作品、名曰《头像素描》(尺寸2lx15厘米)。
风月是美女的现场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展人。 1 .《财富堂》一问:《无关风月观风月——丁雄泉山水花》画展于10月11日在南西路天安中心龙门雅集开幕了,展览将延续至年底。
谭平的抽象之路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谭平的创作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1980年代初,谭平有意识地背离了当时流行的乡土现实主义范式,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开始致力于形式语言的探索。在后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铜版与油画领域,始终以抽象为主导,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就其创作发展而言,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为什么配套推进艺术品收藏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私人创办博物馆或美术馆,是艺术品市场繁荣以来的—大景致。较早引起公众注意的私立博物馆,是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该馆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相继设立了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油画馆、摄影馆、多功能馆,并在杭州和厦门开设分馆,接待国内外参观者无数,听说现在也在上海、深圳建分馆了。近两年被广泛关注的私立美术馆,是刘益谦、王薇夫妇的龙美术馆。
与“超级藏家”的零距离接触
作者:
枫桥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郎世宁,可算是一座桥梁。如果没有郎世宁,也许中国人了解西洋油画的时间,将推迟一个世纪甚至更漫长的岁月。可中西交流不会因个人因素而断绝。 然而,正因为年代颇久远,造成了如今收藏市场之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圆行乐图》瓷板画流行于市。真的还是假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收藏此瓷板画者。 难道,他真的是大隐隐于市的超级藏家,他真的是一位不为人知的大佬? “我有一个朋友,拥有郎世宁绘制的《雍正十二月圆行乐图》瓷板画,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一位朋友抱着热切的心情,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
3600万的马云画作背后的富豪审美
作者:
廖廖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2014年10月4日,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130万元港币起拍,经过32轮竞拍,历时7分15秒,最终落槌价3600万元港币。据媒体报道,此次拍卖所得全部款项将捐赠给桃花源基金会用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事实上,这不是马云创作的“艺术品”的第一次上拍。“马云作品”初涉拍场是在2013年年底,在来往“淘宝官方拍卖”上,经过63次加价延时,马云自创的“马体墨宝”最终以242万余元拍卖成功。
<
1
2
3
...
19
20
21
...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