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寻】搜索到相关结果 407 条
-
钱大经:在雕塑中凝固历史、鞭挞罪恶
-
作者:
尹健
钱大经
来源:
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踏雪寻梅
兰蕙
暮色苍茫
赏梅
断桥残雪
咏梅
皑皑白雪
审美意象
琉璃世界
蓑笠
-
描述:
2017年国家公祭日前夕,我又一次采访了钱大经教授,与上次一样,这次采访的主题也是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钱教授以艺术家的身份先后两次为纪念馆创作浮雕,前后历经28年,感人至深。他的作品人物浩荡,形象生动,深沉概括,有着极高的艺术感染力,这次他又与我谈了许多创作想法。作为抗日军人的后代和南京人,钱大经的艺术语言与风格,仿佛就是为创作纪念馆浮雕而准备
-
迷人的城市雕塑
-
作者:
路战
来源:
北京物价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寻根意识
象征意义
月亮女神
环保意识
历史意识
《丝绸之路》
城市雕塑
城市建筑
文化意识
精神文明
-
描述:
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历变、文化、文明最显眼、最直观的标志,是城市建筑的灵魂,是城市的眼睛。它抽象大于写实、动态大于静态、个性大于共性。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石头的编年史”、“无字的文化典籍”、“永久性的精神文明”,如果德阳没有艺术墙、深洲没有拓荒牛,不知该逊色多少。一个能留下来的城市雕塑,应有点石成金之妙,它将空间美、环境美、人文美、历史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或有纪恙意义,或有象征意义,或有现实意义。姐纽约的《自由文神》、巴黎的《凯旋门》、彼德堡的《鲁钢骑士》、拓鲁塞尔的《撒尿儿童》、延安的《丝绸之路》、珠海的《珠海渔女》、西昌的《月亮女神》等。城市雕塑热的出现,一万面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美的要来提
-
行走-重新出发
-
作者:
田野冬雪
安然
曹晖
吕品昌
孙璐
尚晓风
肖立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危险
烧窑
材料处理
毕业创作
时光倒流
材料语言
寻找自我
向性
泥片
-
描述:
你的作品中间制作了很多打包所需的物件,为什么选择这些物件,他们有什么指向么?毕业创作的题目是《行走——重新出发》,想表达的是行走。我选择这个题材是受以前徒步经历的影响。在徒步的时候,会看到雪山和原始森林,会穿过乱石堆和蚂蟥区,会遇到塌方和冰雹,会在翻高海拔的山口时遇到生命危险。我很急切的想把这种丰
-
油画中国民族化探寻
-
作者:
杨捷
来源: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寻
中国民族化
油画
-
描述:
在艺术呈现向现代性、多元化发展的大变革时代,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秉承民族文化之根本,吸纳他民族文化之养分;应明辩新旧之观念,寻求发展之途径;应挥洒时代之痕迹,彰显民族之精神。
-
曹本健油画作品选
-
作者:
曹本健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探寻
中国民族化
油画
-
描述:
曹本健油画作品选
-
吕中元《长江》画册节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博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中
油画艺术
马远
无根
语言风格
春讯
路遥
艺术人生
寻源
日出日落
-
描述:
吕中元先生从小生活在长江侧畔,这条美丽的河流对他的艺术人生和审美情趣有着巨大的影响。大河滔滔东去,春汛夏潮的河流故事,日出日落的色彩幻变,孕育了他表现山河景象的情,也塑就了他在油画艺术上的语言风格。他将油画上的多年作品集为一册,从中可见他对故乡山河执著的精神眷恋,也可以看到他在"大山大河"这个主题上持续的探索与表现。
-
谢静油画作品
-
作者:
谢静
来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调
质感
矛盾冲突
油画作品
画面
耐人寻味
绿色植物
玻璃瓶
-
描述:
作者极力塑造画面中的色调、冷暖、空间、主次、虚实、质感。含蓄的灰色调统一了全局,绿色的植物在整个灰色的大环境中本己很突出,再加上旁边玻璃瓶内橙灰色的衬托,更是将那数枝绿色推向了视觉的中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对比与刺激,画面背景和桌面大面积的单纯色调不仅衬托出画面的质感,平衡了构
-
动态化教学与岭南民间美术课例初探
-
作者:
汪晓娥
鲁敏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民间美术
动态化教学
文化寻根
-
描述:
学校美术教学应该立足并根植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发扬民族传统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承传民族民间美术作为自觉追求。本文选择了雄踞于华夏岭南、商业文化活跃、风气开放的广东,充分发掘其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丰厚的民俗风物,为学校美术教育开拓了优越而多样的课程资源。本研究从岭南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学校课程的意义入手,围绕以广府文化系的陈家祠装饰雕塑、潮汕文化系的潮州雕刻、客家文化系的围楼为例,探讨如何将岭南民间美术资源引入教学课程,并详细阐述了动态化教学的理念。以动态化美术教学为基础,笔者建议美术教师要注重对岭南民间美术的风格特色和形成过程追本溯源,形成学生的元认知和对民间美术的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故乡的自豪感和本土文化身份的认同,使他们成长为我国民间美术的热爱者、文化的传承者和坚定的保卫者,彰显美术课程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塑造意涵。
-
寻源问道之我见
-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品质
物欲横流
油画艺术
个人意志
绘画语言
艺术作品
审美品格
艺术创作
寻源
绘画技术
-
描述:
艺术是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和精神的提升而存在的。美术的根本意义是用绘画技术来表达美感。美感是发端于心灵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动。在艺术创作中没有感动的美是苍白的,没有美的感动是低俗的。无关痛痒的冷漠与物欲横流的鼓噪、宣泄都是艺术品质的大敌。对美好事物有感动的人,是由他内在生命中的品质格调所发出的。如果一个品格低下且没有审美追求的人搞艺术,一定是一个错误,那样不但自己浪费生命,并且污染他人。而绘画技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准确到位地表现美所带给人的那份感动。
-
宁静致远——我对水彩画艺术的思考与追求
-
作者:
蒋跃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品质
物欲横流
油画艺术
个人意志
绘画语言
艺术作品
审美品格
艺术创作
寻源
绘画技术
-
描述: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我已到了耳顺之年,整整一甲子。命运多舛,一路走来,有成功的欢愉,但更多的是挫折之痛。种种磨难,就像一把双刃剑,磨砺了青春,锤炼了思想。功利之心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隐去,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躁动。近年来,我很少参加各类画展,但始终注视美术界的风云变幻,独立思考、冷静观察,耳畔回响更多的是古训:宁静而致远。在母亲的启蒙下,我自6岁开始习画,14岁参加地区美展,17岁参加省美展,28岁参加全国美展。其间,我接触过版画、国画、油画、水粉、水彩、工艺设计等领域,涂
<
1
2
3
...
5
6
7
...
39
40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