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审美鉴赏】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中师美术欣赏刍议
-
作者:
陈伯民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欣赏
绘画欣赏
中师美术
园林艺术
审美鉴赏力
审美趣味
工艺美术教学
欣赏教学
教学质量
雕塑
-
描述:
中师美术欣赏教学,我认为应以绘画欣赏为主,兼顾雕塑、工艺、建筑。目前,我提出这个看法,不是否定中师美术课中的工艺美术教学,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一、中师美术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他们养成高尚的审美趣味,成为一个懂得艺术、能够欣赏艺术并具有审美素养的现代化人才。这个目的是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发挥美术的陶冶作用,但是
-
论陶瓷绘画艺术之鉴析
-
作者:
冯祖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鉴赏
绘画构图
审美特征
形成发展
陶瓷绘画
认知结构
绘画艺术
技法
章法
艺术形式
-
描述:
陶瓷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鉴赏。其内在神韵、技法各异,而陶瓷花鸟绘画艺术的形成发展,价值拓展与语言技法延伸,主要得其绘画艺术形成和审美特征。一、陶瓷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特征1
-
高校油画色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作者:
高扬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油画色彩教学
审美鉴赏能力
大学美术
-
描述:
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但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出现较大的分化。艺术教育强调了对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教学的示范性和直观性,对教学方法创新与科学训练进行探讨。通过强化学生对油画色彩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色彩观察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
釉色之魅与陶艺创作思辨—浙江古窑之行扼真
-
作者:
郑德东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陶艺
釉色
艺术审美鉴赏
-
描述:
基于2006年5月至6月的浙江古窑学术考察之行,将大量珍贵资料整理分析,在釉色的精神表现与创作方式的关系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一种精神超越的要求—这种有强烈的审美关怀价值,提高到釉色的择取与技法的演变高度上来进一步探讨。
-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审美鉴赏与收藏评鉴——基于故宫雕塑馆与古代夹纻塑像的审美鉴藏
-
作者:
沈军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者
审美鉴赏
中国古代雕塑
评鉴
中国传统文化
僧衣
鉴藏
夹纻
慈宁宫
精美绝伦
-
描述:
中国古代雕塑对中华文明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0月10日,在故宫博物院90周年大庆之际,作为院庆重头戏之一的位于慈宁宫的雕塑馆即将正式对外全面开放,为迎接这一盛世庆典,慈宁宫正殿展厅——雕塑荟萃馆先期对外开放,此时,雕塑馆内人头攒动,观众为精美绝伦的雕塑展品所折服……
-
凝重与张扬:一件汉代陶俑雕塑的审美鉴赏
-
作者:
徐锷
来源:
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审美鉴赏
六法
鼓肚
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作品
藏汉
艺术形式
骨法用笔
霍去病墓
-
描述:
河南博物院藏汉代彩绘男俳优佣,此俑赤裸上身,歪头鼓肚,十分可笑,表现的应是俳优。此俑虽是小件,但以小见大,神气内含,气势恢宏。形式简洁又有古拙之势,既厚重、稳固,又恣意、张扬,有股贯穿的生命力在涌动。整个形态可以说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完美程度。
-
悲剧教育的社会效益——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视角
-
作者:
李迎丰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鉴赏
罗中立
道德意识
高山下的花环
《父亲》
爱国主义教育
李向南
美学范畴
历史系
羞耻感
-
描述:
十五年前,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下带伤劳作而又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大学生们的心都颤动了。北大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南疆戍边的营房内,几个年轻军官把《父亲》贴在墙上,写信并寄钱给罗中立,让他转交给“父亲”。他们说:“为了父亲,死神又算得了什么?”为什么这幅画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这实质上就是“悲剧”教育在起作用。 什么是“悲剧”教育呢?就是教育者把美学范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