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实】搜索到相关结果 138 条
-
自闭与开放
-
作者:
周青
白玫
贾开兰
来源:
艺文论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真实
新表现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表现主义
艺术史
中国画
评论家
架上绘画
-
描述:
张淮柏(画家):今天这个研讨会我们起初构想主题时想到是关于架上绘画还是新表现呢?后来我们觉得这些概念都有局限,于是就想让每个人针对面临的个体问题从自已的角度去谈,意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这是第一次邀请批评家在这里给我们一些指导性意见以利于今后的创作,这个班里大多是些较成熟的画家,因此汲成老师在教学中也采取对话的方式。
-
作为庇护的雕塑
-
作者:
春华
来源:
艺文论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体力劳动
实事求是
风暴
庇护
艺术家
雕塑家
王国
作品
圆锥体
-
描述:
在体力劳动与情感混合的记忆基础上,厄休拉·冯·瑞丁斯瓦尔德的大型雪松劈雕使心理的微妙与身体的力量得到了协调。——大卫·列维·斯托斯
-
华青世界 光色灿烂——张华青油画艺术研讨会侧记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主义绘画
绘画语言
再现性绘画
高校
全因素素描
造型因素
基础训练
表现方式
油画教学
教学状态
-
描述:
华青世界 光色灿烂——张华青油画艺术研讨会侧记
-
油画色彩艺术的强大生命力——评张华青教授的艺术成就
-
作者:
刘典章
来源:
艺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主义绘画
绘画语言
再现性绘画
高校
全因素素描
造型因素
基础训练
表现方式
油画教学
教学状态
-
描述:
油画色彩艺术的强大生命力——评张华青教授的艺术成就
-
寂寞中的探索
-
作者:
高挺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创作实践
高层大厦
民间美术
内心世界
表现自我
艺术语言
中国美术
原始雕塑
转变性
-
描述:
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中国美术在传统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着转变性的思考。美术和美术家在自然与非自然地淘汰着。新的美术创作实践的群体中,人物画家卢沉显得引人注目。由于不陌生的缘故,人们还记得他的青年肘期,便能
-
第12号
-
作者:
储福金
来源:
山花(上半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力派
侦破
悬念
主持人
描写
纯文学
苏童
青年作家
地域性
作品
小说
情节
玲珑
推理
限制
叶兆言
疑案
思维向度
读者
女性
-
描述:
的地域性限制(“新向度”将会介绍贵州作者的作品),同时更明确地向读者展示一些实力派作家在新的年度里新的探索趋势。“新向度”首先推出的是储福金的《第l2号》。这仿佛是一种“倒计时”的方式,第1期
-
浙江开化龙坦窑址调查
-
作者:
陆苏君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青花瓷
底径
实物资料
开化县
造型
内底
火红色
口部
制作工艺
-
描述:
青花瓷。该窑址的发现,对研究婺州窑发展的历史及民间青花瓷的造型、装饰和制作工艺都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现将有关资料简报如下。
-
失去“颜色”的颜色词
-
作者:
缪秋明
来源:
大学英语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喻用法
表达色彩
表示颜色
间接关系
实际运用
缺乏经验
无铅汽油
颜色词
色情电影
语言发展
-
描述:
、凶恶、不光彩,绿色green表示青春,幼稚,等等。但是,有些表示颜色的词在实际运用中已失去了“颜色”或者和“颜色”只是间接关系。如:(1)green hand缺乏经验的人;②the green
-
对古代交通里程记载的运用要审慎
-
作者:
蓝勇
来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测技术
古代交通
《宋会要辑稿》
洪迈
山高水险
中国古代
“里”
石门道
《岭外代答》
交通地理
-
描述:
对古代交通里程记载的运用要审慎蓝勇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舆地道里误》云:“古今舆地图志,所记某州至某州若干里,多有差误、”据洪迈实地踏勘,当时饶州至洪州本380里,但《元柏九域志》称为76O里,饶州至信州本37O里,但《九域志》称为64o里,饶州...
-
俄罗斯纪行
-
作者:
白仁海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俄罗斯学派
梅尔尼科夫
莫斯科
艺术博物馆
美术学院
工作室
现实主义传统
作品
圣彼得堡
油画
-
描述:
93年暮春,我随浙江美术学院(现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考察团一行三人,应邀赴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访问,考察苏里柯夫美术学院和列宾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洽谈与两校建立友好关系的意向,参观当地名闻遐迩的艺术博物馆和拜访一些著名的艺术家。短短十七天的访问,虽说浮光掠影,其间所见所闻,却令人难以忘怀。现应《新美术》之约,整理旅俄日记数则,略陈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