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实】搜索到相关结果 812 条
-
影:李玉端作品展
-
作者:
张瑜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现实
人物造型
绘画作品
上世纪末
艺术家
元素
李玉
创作
风格
艺术空间
-
描述:
形成有趣的呼应,也部分体现了艺术家这些年创作的风格及心情的变化。从展览看来,李玉端上世纪末的绘画作品大多风格沉郁,人物造型抽象,较多运用超现实元素。在他的绘画作品里有各种各样的围墙、铁门,还有那种像洞一样的门,就感觉人
-
哈龙·米尔扎:游走于噪音、音乐之间
-
作者:
费婷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浮石
当代艺术
新艺术
石机
太湖石
环境艺术
作品
艺术实验
展望
雕塑
-
描述:
在古老的部落社会,文字文化未发生以前,耳朵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眼睛,但此时耳朵并未从其他感官中分离开来。文字发明之后,尤其是印刷术的到来,部落时代的听觉空间转向了二维的视觉空间。马歇尔·麦克声汉更是认为在印刷时代,眼睛的作用被大大强化了,使人类的视觉扶其他感官中分割出来,因此这是一个视觉空间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到了电子媒介直至当今的数字时代,在"地球村"的背景下,我们又看到了听觉空间的回归(一种跨越时空的"面对面"交流)。曾获得2010年北方艺术奖、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银狮奖的哈龙·米尔扎受到了麦克声汉这种观点的启发,认为听觉和视觉的意义是同等的。除此,他的作品还指涉了声音在当代文化中的重要性,他利用雕塑的元素来创作微妙的乐曲,探索如何将噪音转换成音乐的可能性。
-
浅谈我对写实油画的理解
-
作者:
李全恒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传统的继承
形式语言
艺术巨匠
艺术风格
写实绘画
个性创造
材料技法
-
描述:
目前我们所表现的就是具象的写实绘画,人们对它的品评是基于一个趣味的基础之上,审美判断完全来自于个人趣味,从西方绘画的源头开始,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就是在努力接近真实的自然,在文艺复兴之前,正是因为绘画
-
虚实相生行笔之间
-
作者:
赵望舒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笔
虚实
造型
弱化
油画
-
描述:
油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是对形和色的描述与表述,相对于写实主义绘画而言,造型问题与色彩运用已经变得不单纯是绘画的元素和基础,而是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画家主观意向的一种载体。虚与实的运用在绘画过程中的交错,使对象具有了视觉分量和审美内涵,是油画在中国的另一种发展
-
成为“艺术家”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艺术市场
青藏高原
艺术风格
美术学院
黄土高原
当代中国油画
写实主义
作品
-
描述:
罗丹曾说:“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艺术情感的表达,是当下对艺术家的影响,所作出的一种反映。由刘展、匡峻、谭天帏三位年轻艺术家组成的 “unmask”组合,作品大都以自我形象为蓝本,结合对当下的思考与自我认知,运用雕塑形式进行对艺术的解读。 Unmask认为注重艺术层面的思考而不是作品材料的本身会来得更纯粹。“在艺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它也存在一个别的类型,它只针对艺术本身,它做的思考,做的研究,到今天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去关注这个问题了,假如以前从古典绘画,到现代油画,到印象派,到野兽派,这种纯粹的艺术样式没变,但如果它在变的,这是表面上的东西。
-
我对油画的再认识
-
作者:
王彦文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艺术道路
美术作品展
詹建俊
欧州
俞晓夫
写实性
中国油画
-
描述:
已有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油画经历了起起落落的磨合。刚开始学习油画的人非常注意油画的精神性、写实性和多元性。旅欧的画家都认
-
谈风景画与意象油画
-
作者:
方声涛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山水画
油画家
油画艺术
西方古典
艺术创造
当代油画
传统文化艺术
当代中国油画
写实油画
意象油画
-
描述:
;继续从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吸收养料,赋予这外来画种以更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从宏观上说的,其实,具体到每一位艺术家,也不外乎会作如此思考和实践。从表面上看,这两项任务似乎互相抵触,不能融为一体,但仔细
-
我看中国当代写实油画
-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来华传教士
欧洲油画
写实艺术
中国艺术
艺术家
现代主义
中国知识界
理性分析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
-
描述:
油画从16世纪起即由西方来华传教士介绍到中国来,但中国人真正开始油画艺术创作始于19世纪末,至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对欧洲油画,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从误解、排斥到接受、赞赏以至推崇,再到理性分析、融合、创造的过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派遣数以百计的青年学子到日本、西欧(主要是法国、比利时)去学习西方绘画与雕刻,其中学习油画的居多。20世纪
-
茶关世象:陈安健的“茶馆”系列油画
-
作者:
彭肜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感受
照相写实主义
陈安
程丛林
绘画技法
超级写实主义
人生体验
四川美术学院
语言方式
茶关
-
描述:
陈安健老师与川渝的茶馆之间一定存在着一段"宿世因缘"。否则,很难理解他为什么会在40岁那年突然开始将所有的人生体验、生命感受、艺术积累以及时间精力都投入和倾注到"茶馆"系列的油画创作当中去了。基于超级写实主义的语言方式,人们一般习惯于将其"茶馆"系列与重庆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旁边的交通茶馆这个具
-
油画风景的现实困境与可能性
-
作者:
易英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本质力量对象化
新时期
现代主义艺术
自然美
现实主义绘画
自然主义
后现代主义
人与自然
油画
-
描述:
现实主义的风景画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生互换的过程中对自身本质的观照。因此,风景画对自然美的表现从来不是对自然本身的认识,而是人类文化以各种方式显现自身的结果。独立的风景画的出现不是在人文主义发达的意大利,而是在晚期哥特式盛行的
<
1
2
3
...
7
8
9
...
80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