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情趣盎然的萨拉齐游园
作者: 史银堂   来源: 内蒙古林业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玩具   萨拉   平方米   养护   火炬树   充实完善   喷泉   游园   雕塑家   培植  
描述: 1989年,包头市土右旗城建局在萨拉齐镇北端修建了一处7000多平方米的游园。经过数年培植养护、充实完善,园内现已绿树葱茏、芳草茂密、花灌丛丛,并有楼亭、雕塑、喷泉、玩具等设施,成为当地人避暑游玩的好去处。
五彩天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花园   风景   上海南汇   桃花   江南   花海   综合实力   文化艺术   百强县   文化工作  
描述: 五彩天地
梦面上的浮雕——“倒读”钱锺书的《纪念》
作者: 张明亮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外恋   叙述者   女主人公   作家   红楼梦   现实主义   小说故事   潜意识   钱锺书   短篇小说  
描述: 一浮雕只能土雕、木雕、金雕、石雕,至少也得冰雕、沙雕。《纪念》开篇写曼倩跟天健第一次私通后回到家里,却“觉得方才和天健的事简直不可相信,只好比梦面上的浮雕”。“浮雕”而在“梦面”,作何解会?奇思异想,煞费思量。学者的笔致(我们总以为作家似乎可以
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作者: 马驰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八十年代   前提条件   物质生产实践   科学技术   中国美学   审美活动   范畴体系   美学研究   现代化  
描述: ,人的统一的造美与审美活动分成了相互联系、又各有区分的两大领域: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领域。但归根结蒂,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美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发展也离不开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任何历史时期,物质生活中的造美与审美活动都是人类最基本
有关日用陶瓷热稳定性检测的几个问题
作者: 程国安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级日用细瓷   制品   产品标准   日用精陶器   日用陶瓷   热稳定性   对流换热系数   热交换   细瓷器   实验结果  
描述: 引言我国现行的日用陶瓷产品标准,根据不同的瓷质对热稳定性指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GB3532《日用细瓷器》要求200~20℃一次热交换5件不裂。GB4003《高级日用细瓷器》、GB10811《青花日用细瓷器》、GB10812《青花玲珑日用细瓷器》、GB10814《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GB10815《日用精陶器》、GB11421《日用普通瓷器》、GB11422《日
雕塑(外一首)
作者: 殷同东   来源: 朔方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桥梁   现实与理想   闪烁   淤积   意义   孕育   性格   土地   艰难   雕塑  
描述: ~~
1945年以来的西方雕塑(9)
作者: 卢西—史密斯   诸迪   于冰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原则   本土建筑   艺术家   极端主义   哲学思想   雕塑家   一千零一夜   作品   1945年以来   实用主义  
描述: 意大利“贫困艺术”与英国废品艺术 60年代末期,雕塑中的极端主义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现代派的发展使这些艺术家们感到有一种压力在迫使他们不断地向前探索。但另一方面,极端主义也提出了难题。的确,从极少艺术的纯粹形式来看,它似乎成为永恒的终极答案,从这一均衡点上不太可能再有继续发展的余地。针对这种情况,博伊于斯的作品提供了一条出路。博伊于斯认为,一位雕塑家的真正角色应是社会的推动者,而不是物体的生产
读《考古学与雕塑艺术史研究》
作者: 杜金鹏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雕塑艺术   玉雕   整理研究   类型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考古资料   美术考古   考古学   古代艺术   社会状况  
描述: 关于雕塑艺术之研究的建树,综观全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称道与借鉴。第一,体例较科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之结构安排,多有匠心独具处,第一篇《考古学与中国雕塑艺术史研究》是全书
山东油画如何走向市场?
作者: 王力克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题材   真实性   油画艺术   绘画语言   中国当代   情感魅力   作品   美术展览   心灵   中国美术  
描述: 山东油画如何走向市场?
浅探油画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 马新宇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浅探   油画民族化   画家   民族化风格   中国画   作品   中国风格   中国的实践   中国油画  
描述: 在中国油画史上再没有比“油画民族化”更诱人的提法了,它始终影响着中国油画的发展。很多油画家为之着魔,不少美术理论家为之发狂。然而“中国风格油画”的辉煌时代并没有出现——既没有出现影响世界的民族化风格的油画巨匠,也没有出现震撼世界画坛的中国风格的油画巨作。“中国油画民族化”如同闪烁在地平线上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问题的症结何在?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西方油画面貌逐渐展示,为解决此谜提供了时机。重温中国油画发展的曲折历程,将有助于这一至今在中国油画界还未深入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澄清。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