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实】搜索到相关结果 1479 条
-
高温颜色釉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工作
高温
江西省
中国画
实践活动
作品
美术
颜色釉
-
描述:
在江西省展览馆、庐山画院、白鹿洞书院进行美术实践活动,井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近年在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和陶瓷粉彩、青花、高温颜色釉等方面用功甚多。又能不圈传统取法。现代之技。作品颇受国内外收藏家关注。
-
许书翰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工作
高温
江西省
中国画
实践活动
作品
美术
颜色釉
-
描述:
许书翰陶瓷艺术作品
-
在收藏中增值人生
-
作者:
鲍利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远古人类
实物资料
磁州窑
历史文化信息
文物收藏
唐诗宋词
科技能力
书写材料
历史文化知识
-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瓷器收藏队伍迅速壮大,大多数喜爱瓷器的收藏者的收藏目的也是出于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受近年来各类收藏品价值的大幅上涨刺激,瓷器收藏投资更是风生水起。收藏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然而仍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收藏却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文物收藏重在收藏什么?"我认为,收藏的意义在藏品增值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积累以及生活情趣的养成。
-
诗人陶瓷美术家吴也凡教授作品解读(录自《也凡画集》)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境
艺术理想
色块
虚实相间
深山幽谷
内心冲突
陶瓷艺术作品
天籁之声
陶瓷美术家
作品解读
-
描述:
吴也凡博士原创陶瓷艺术作品选登----佛像系列No.18、No.19(55×112cm)1.画面的笔触和色块是画家生命的表白,是灵魂的呐喊。也凡象深山幽谷的鸟儿在叫,清泉在流。他说:"不是我在作画
-
浅析彩装饰之一的“釉中彩”
-
作者:
徐志荣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实践
历史教科书
陶瓷装饰艺术
釉上彩
装饰工艺
釉中彩
褐彩
白釉绿彩
必然规律
中国古陶瓷
-
描述:
彩"、"釉上、釉下双层彩"并列成类,但实际上已经解释了"釉中彩"的发展未来。书中关于褐彩、褐绿彩和白釉绿彩的条目中,分别介
-
钱进军
-
作者:
钱进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实践
历史教科书
陶瓷装饰艺术
釉上彩
装饰工艺
釉中彩
褐彩
白釉绿彩
必然规律
中国古陶瓷
-
描述:
钱进军
-
浅析现代陶艺教学
-
作者:
马玉林
来源:
雪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教学创新意识
现代陶艺
-
描述:
现代陶艺教学因其形态语言、工具材料与实践操作的特殊性,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习主体创设与培养目标紧密相关联、与主体身心发展相联系、与未来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教学生态。通过陶艺教学的视觉形象感知、材料语言刺激和实践操作激励等有效手段激发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主体创新意识的自我实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艺术创作
-
作者:
陈珍珍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教育
陶瓷文化
实践应用
陶瓷山水画
-
描述:
陶瓷是我国的伟大发明,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发挥着积极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研究陶瓷山水画在陶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对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16年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在博山开班
-
作者:
罗维志
来源:
山东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级研修班
艺术中心
艺术大师
陶瓷艺术
从业人员
博士研究生
实践能力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本刊讯]2016年12月19日,为了提高山东陶瓷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由山东省陶瓷协会举办的2016年陶瓷艺术高级研修班在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开班。来自省内济南、淄博、德州、临沂、滨州等地
-
窑火中吟传的——李少景高温色釉瓷画散记
-
作者:
曹新民
余艾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级研修班
艺术中心
艺术大师
陶瓷艺术
从业人员
博士研究生
实践能力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景德镇是古今中外名声遐迩的瓷都,历来有四大名瓷驰誉天下。其中高温颜色釉瓷以其色彩妍丽、色泽温润、色调隽雅的艺术风格更是独步瓷苑:被波斯人称为”人工与神力的结晶”,日本人赞之“人造宝石”;英国人誉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宝物”,俄罗斯人夸之为“价比黄金的珍品”。景德镇颜色釉瓷经过窑火的洗礼,走过了岁月的长河,至今仍闪烁着陶工们聪智的慧光,昂首挺立在世界各个国家博物馆内,成为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艺术珍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