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生活在梦境与现实中
作者: 赵结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小镇上有两种声音一样的寂寥: 白天是算命锣. 夜里是梆子。 敲不破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瞎子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 敲沉了别人的梦. 做着梦似的. 更夫在街上走. 一步又一步。 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 哪一块石头高. 哪一家门户关得最严密。 “三更了,你听哪, 毛儿的爸爸. 这小子吵得人睡不成觉. 老在梦里哭. 明天替他算算命吧?” 是深夜. 又是清冷的下午, 敲梆的过桥. 敲锣的又过桥. 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 古镇人相信天数,相信一切外在的神力可以主宰自己的未来。 瞎子白天在镇上走,为镇上人算命:更夫晚上在镇上巡行,为镇上人守夜:失眠的夫妻听到了更夫梆子声想起了瞎子,想要为“吵得人睡不着觉的小子”算命。这就是诗歌所传达出的简单的意象。在悠久的历史中,这样的古镇散见于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宁静,空虚,寂寥的小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波澜不惊,命运亘古不变。这里的人们,将命运交给了自认为有着先知先觉的算命人,将自己的美丽的梦想交给了每日不断重复着简单机械敲梆子的更夫。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单调的生活,他们不知道生活还能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封闭的生存状态决定着古镇人纯粹的思维方式。 瞎子与更夫,他们的生存方式本就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古镇人的命运却似乎被他们左右。白天,瞎子带领他们进入那个神秘的虚幻的梦境世界,让他们感受着先知先觉的快乐。真所谓穷人算命,富人拜佛。古镇人将自己对未来的难以把握的命运交给这个敲算命锣的人,将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愿望以及难以摆脱的厄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化解。古镇的善良的看不到希望的人们相信,在那双没有瞳仁的眼睛中可以预知未来。 “敲不破别人的梦,做着梦似的.瞎子在街上走”,“敲沉了别人的梦,做着梦似的,更夫在街上走”瞎子“敲不破”古镇人的希望.更夫“敲沉了”古镇人的梦。愚蒙的人们在这梦中在这希望中传达着深深的惶惑、痛苦与悲哀。他们并不在乎生活的意义在哪里。白天沉睡在瞎子的预言中,晚上沉睡在更夫的节奏中。这就是几千年来大多数中国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精神追求。 具有着深厚古典文化背景的诗人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现代派诗吸取营养,他的诗歌充满智慧的闪光和哲理的趣味。诗人的古典’情怀带给了诗歌的古典情韵。反复强调的瞎子、更夫“在街上走,一步又一步。他知道哪一块石头低,哪一块石头高,哪一家姑娘有多大年纪”,这个小镇唯一能够抒写的就是这样一些琐碎单调的事情。诗人的高明是在单调的场面描写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愫。单调重复的生活场景的叙述昭示着人们生活的一成不变。单调重复的调子喻示着人们生活的毫无生气。瞎子的预言左右古镇人的思维与他们对未来的判断。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百姓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这小子吵得入睡不成觉,老在梦里哭,明天替他算算命吧?”他们将自己的生与死都是交给瞎子来评判的。“是深夜,又是清冷的下午,敲梆的过桥,敲锣的又过桥,不断的是桥下流水的,声音”,是的,日子就如同小桥下的流水一样永不停歇,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也如同这流水一样不变的将寄托于瞎子。梆子声中人们进入真正的梦境。算命锣中人们开始进入另一种假想的梦境之中。从深夜到下午,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着岁月的离去。 《古镇的梦》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挖掘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诗意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如果不是细细品味,这样简单的叙述中如何能读懂诗心?
2009年中考"词语运用"题分类解析与新题预测
作者: 余俊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考点透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为中考必考内容。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多从以下角度设题:(1)近义词的辨析;(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3)明确词语的搭配关系;(4)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5)正确使用
春节这后话元宵
作者: 习道菊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香车宝辇溢遍衙。”(李商隐1“万户皆集会,百戏尽前来。”“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薛道衡)这些诗句都是对朝野元宵灯会盛况的生动描述。 唐朝时,元宵之夜观灯游乐已极盛行。从王公贵族
围绕中心巧选材 精挑细筛出华章
作者: 王礼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北京奥运会,新农村建设,两岸交往,甲型HIN1流感疫情,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新中国60周年华诞等等,校园生活中也有许多焦点、热点问题,值得关注,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材料。 四、精选洋溢
珠穆朗玛
作者: 宁琳净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永远以一种向上的姿势 赋予雪域永恒的高度 珠穆朗玛 你是东方巨龙昂起的头 一万年屹立不倒 锻造出世界之巅不朽的传说 一次次攀登 一次次寻找风的高度 那柄穿越岁月的冰镐 一直沿着你的雪线 斫开绵延千里的歌声 在世人的瞳孔里 你是一幅圣洁的岩画 在攀登者的视线里 你是高原精神的图腾 当雪莲铺就一条遥远的路 当北京奥运的圣火 照亮你生动的脸 当我带着一颗虔诚的心 沿着喜马拉雅山脉 沿着天路的走向来造访你 珠穆朗玛 你就像一位身披哈达的圣母 冰川上跳跃着你永生的灵魂 总渴望将你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 用格桑花点缀 用高原的颜色 营造旷世不变的意境 让那种至高无上的风景 深植在雪的根部 让堆积千年的雪不再缺氧 流淌成一泻千里的江河 寺庙的钟声 唤醒了你头上迎风招展的旗云 如缪斯尽情舞蹈 阳光下的珠穆朗玛 伫立在天地之间 如一尊雪鹰苍劲的雕塑 挺拔.伟岸 诠释着生命沧桑的哲理
偶像就是偶尔崇拜的对象
作者: 曾凡菊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口曾凡菊 “偶像”二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如下:“原指宗教或迷信的人敬奉的用泥、木头雕塑出来的各种神像,后泛指盲目崇拜的对象。”在我看来,偶像不仅仅如此。通过它,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社会的走向,一个群体的各个层面,甚至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等等。 这些日子.学校风靡青春美少女组合S.H.E。年纪大一些的人可能会问:“青春组合何许人也?”这也难怪。青春组合是台湾当今红演员,深得青少年的喜爱,一到上课,许多同学书中夹着青春组合的照片:一到下课,大家也多是谈论青春组合:甚至回宿舍,还得听青春组合的歌才能人睡……如果哪个同学不知晓青春组合S.H.E.那他可是“老土”了,快被时代“淘汰”了。看着同学们沉迷的样子,我多淡然一笑,不理会他们。 其实,我是个很“前卫”的人(一同学曾如此评价过我,但究竟何谓“前卫”仍不太清楚,姑且一用吧!)。我以前追星也很疯狂。但我现在发觉,以前的我太幼稚了。可怜,我的同学们还没认识到这一点。呜呼,悲哉! 我以前十分喜欢韩寒。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韩寒早已不再痴迷了。我只能说,时代铸就了惟我独尊,目空一切的韩寒。目前,我无法允许自己去迷恋一个区区韩寒了。 三毛也是我曾经仰慕的对象。可我现在觉得三毛的文章总是在她自己的爱情故事里打转。用李敖的话说,就是“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尽管,李敖的嘴是“损”了点儿,但并不是夸大其词。最令我失望的是三毛不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她在《不死鸟》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是没有选择做了暂时的不死鸟,虽然我的翅膀断了,我的羽毛脱了,我已经没有另一半可以比翼了。可那颗破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宝。再痛,再伤,只要他们不肯让我死去,我便不再有放弃他们的念头。”可当三毛在公寓里自杀时,她的双亲仍然健在。 我也崇拜过许多明星,但现在不会盲目地“追星”了。在他们中间,有几个有着高尚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呢?许多港台明星,无非是俊男靓女在包装下“出炉”的表演秀。著名的词曲作家黄霈说过:“只要我愿意,只要您能唱歌,我就可以让你成为明星。”的确,“一夜成名”在演艺圈也时有发生。“小燕子”赵薇正是“幸运儿”。网络上也流传“小燕子”干过不怎么漂亮的事,做时装秀时竟穿上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的国旗。赵薇可是大学生呀!更何况许多演员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呢? 挑挑拣拣,目前在我心中的偶像还真是屈指可数了。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他们会慢慢淡化,直至随风而去,而一些人也将成为我的新“偶像”。我以为,所谓“偶像”,只是“偶尔崇拜的对象”而已,终会被遗忘。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间万态,汇成一出戏。在这出戏中,许多人都戴着面具。盲目的崇拜只会显示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当然,有些成功人士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成为偶像。但我们必须具有鲁迅先生所指的“拿来主义”精神。如果“以物役我”,那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前几年,中国足协“黑哨事件”委实让刚沉浸在中国足球的胜利喜悦中的球迷清醒了;香港明星层出不穷的“桃色新闻”“勾心斗角”也让明智的观众有一点儿认识了吧!但如此明智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还有许多人摆脱不了“偶像”的魅力。 我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的确,要不怎会对自己的“偶像”如此不“从一而终”呢?但我宁愿保持清醒的洞察力.也不陷进自己的陷阱里。明代学者洪应明《菜根潭》中有言:“无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无以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情即是理境矣。” 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滨江路8号北院305室(441021)
先父
作者: 方桂红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一直以为只有孩子才会对父亲有着依恋.因为父亲是树,父亲是山,能为孩子遮风挡雨,给孩子安全,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 中年的我比年少时更需要一个父亲,让我看他弓腰行走,看他见我们进家门,满脸皱纹里不露声色的笑意,看他伸出颤巍巍青筋暴露的手.一声不吭地接过我们送给他哪怕只是少量能嚼得动的零食,然后,听他用责备的口吻,说我们乱花钱。可是,我没有这样一个老父亲。 从小,我就没见过您的模样,我不知道您的身高,您的长相,我是一个被您遗弃的孩子,您只给了我一条生命,没有给我童年,更没有伴我走过青年,看我走进中年。 除了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您的血,我不知道我与您还有过什么关系.我和您连一面之缘都没有。记忆中我的童年,就已习惯着您的不存在,那个时候,没有人给我提起您,我也从没问起过妈妈“我怎么没有爸爸”这个简单的问题。那个时候,瘦弱的妈妈是我的地,也是我的天,我不去看别的孩子骑在他们父亲肩上撒娇的样子.不去听他们说“我爸”时自豪的口气;唯有,在夜深人静的床上,睡意朦胧中,听妈妈轻声唤一声“小宝贝”时,我就将身体朝她身边再挪点,挨她更紧些,好让妈妈身体散发的气息更浓地充溢鼻翼,那一刻,我感觉被妈妈拥着,自己很安全,很幸福,我没想您,没想过您的身体散发的又是怎样的气息。 直到有一天,妈妈她们都去田里干活,我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不知为什么,一个男孩突然哭起来,不巧,刚好被他的父亲收工经过看见,责问是谁惹了他家的宝贝,那时我就站在他对面,没想到,男孩抬手一指,“是她”.没等我反驳,我的身体就已被他父亲拧起,挪位,那时的我,整个地晕眩,没听清他父亲吼些什么,只是那一句“没老子养的、r头,以后给我注意点。”让我回过神来——那是第一次,有人在我面前提起您。那一刻,我竟然没有恨他,整个的心思只是恨您,恨您,恨您为什么不在我身边,为什么不像他那样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和那个男孩玩,每看到他,我就想起您,只是再也恨不起来,唯有盼着,盼您能在身边,给我壮壮胆。 再后来,长大了些,开始有些知道心疼妈妈了。看见全村的女人中,人家妈妈收工回家,只拿着简单的农具.重重的担子都压在走在前面孩子父亲的肩上.只有妈妈矮小的身体挑着担子艰难地行走。您知道吗?那个时候,我对您是多么地期盼,期盼您能出现,能看看您清瘦憔悴的妻子,能在半途中,从她肩上接过那副重担,也让她柔弱的肩能轻松一会。可是,多少次,我依门眺望,我还是看见,妈妈疲惫地把柴禾扛回.靠在院子里那个墙角边……您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样的盼望中,我又开始对您有了怨,怨您的薄情,怨您的冷漠。 在我人生的前十二年,除了那次外,没人和我提您,我也从不提您,从不向人问起您,哪怕是在我最想您最怨您的时候,哪怕是在妈妈面前,我也不提。我没有见过您,甚至那之前没见过您的照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对您疏远的理由?当时我没想过寻找答案,现在想寻,却怎么也寻不到。 直到1978年下半年.家里突然来了两位陌生客人,在那间空荡荡的堂厅里,就着两杯清茶,和妈妈谈了很长时间。12岁的我,悄悄地躲在堂厅的隔板后面,总会听到他们提到三个字,像是人名,但这名字于我很陌生。我猜想,他们谈及的这个名字一定和我家有关,隐约中感觉与您有关。他们走后,我看见妈妈哭了,又笑了,我不敢说话,静静地站在她身边,将桌边的那块洗得干净的抹布递给她擦眼泪。妈妈说:“你爸的事要平反了。”我没懂,也没多问,看妈妈高兴,我也高兴,我不敢问是怕自己问错了话,会惹妈妈不开心。那以后,从不出远门的妈妈,出了几次远门.去您曾经工作过的所有地方,为您查找档案。直到那时,妈妈才开始告诉我一些关于您的事。原来,在当年的整风运动中,因为您直率,在单位会议上,对单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了几点意见.遇到攻击被划为“右派”,遣送回乡,后又被送往某农场煤窑劳教。在一次煤窑倒塌事故中,您不幸魂落他乡,葬身在那座贮藏您冤屈的窑洞里。而这一切,家乡的妈妈并不知情,直到事发后一年多,才收到来自农场的函件.让妈妈去收捡您的遗骨。感谢我的那位年长的堂兄,是他,看妈妈弱不禁风,看我们姐妹三人瘦小可怜.独自步行数百里,将您遗骨捡回.悄悄地埋在奶奶的坟茔旁。 1979年3月的一天.春暖花开.出门一个星期的妈妈终于回来了。一进门,她就说“好了,好了,你们爸爸平反了。”看到妈妈喜极而泣,稍微晓事的我知道,我们家的春天真的来了.阳光也能照到我们身上了。那一天,我突然很想您,想看看您的模样,听听您的声音。可是,您没来,您永远也看不到阳光照在我们脸上时的喜悦,永远也感受不到我们想送给您的那份温暖。 后来,在一个清明节,我们又把您的遗骨从几乎被修筑公路掩埋的土里捡起.重新人葬立碑,我的名字被刻在墓碑的左下方,那一刻,我有了知觉,我真真切切地知道,我是您的女儿。只是,我已不再念想,因为我感觉到了您的存在,存在我面前的这块土里.在我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我的心不再空落。 可是,后来,我参加家乡的一个葬礼,看见他们在料理父亲的丧事时.做女儿的用松软的被褥垫在寿房里.然后再将父亲的遗体轻轻地放进去……父亲,您知道吗?那个时候我的泪不由控制地直往下滚,我想起了您,恨自己竟然不能如眼前这般尽一个做女儿的最后孝道。父亲,没有被褥垫背,您背咯着疼痛吗?没有被褥垫背,您冬天冷吗?在那湿湿的地底下,您一定是冷的。可是,可是,我却没有机会再去弥补。 我唯有在每个祭奠先人的日子,清明、冬至.还有家乡习俗中七月半和十月半的祭奠日,无论自己身在家乡或异乡,都按家乡的祭奠方式告慰您的在天之灵。我不知道那些燃烧后的冥纸(家乡称之“冥钱”)您能否收到,也不知道我的诉说您能否听到,但是我已习惯那样做,习惯一个人,默默地对着那堆燃烧的冥纸,让心趋于平静.让在天国的您聆听我悄悄的倾诉.倾诉我对您的那份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 每次回乡.我都带女儿去您的墓前,让她跪下给您磕头,喊您“公公(外公)”。父亲,您实在是没有福气啊,不能活着听她附在您耳边轻轻地喊,这是您的遗憾,更是我的遗憾。我不能去想,想起,总有一种痛。 那张照片.那张您仅存的与妈妈合影的半身照片,是您留给我的唯一礼物,我在那里读您,读您的眼神,读您从没开口与我说话的嘴唇,一遍又一遍,将您的五官、您的发型印进脑海。照片上的你们那么地年轻,都说岁月让人老去,但于您是永远也不会了,我能记住的,永远是您年轻时的模样。其实,我是多么希望岁月让您老去,让我看到身边有个老态龙钟的您。我知道,这样的希望只是梦想。可怜的是,40多年来,您竟然未曾走进我梦中一次,难道,您真的就这么将您最小的女儿遗忘了?我不相信。 一份情感蓄聚了几十年,我不知道今天为什么要说出。只是,我说的时候,感觉您在听的。您真的在听吗,父亲?
玲珑的扇画 理智的结晶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玲珑的扇画 理智的结晶
花香
作者: 刘学敏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一、紫丁香紫丁香生得娇艳美丽,绿绿的叶子铺满枝头,等叶落光,便剩下一树紫花,细小玲珑,淡雅清新。有一天,紫丁香的旁边多了一棵丁香和一棵芥麦。那棵丁香是她的女儿,而那棵芥麦是一个漂泊而来的流浪者。紫丁香的枝头上出现
读不懂的三峡魂
作者: 王黎冰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感受   小学语文阅读   课本剧   阅读对象   不悱不发   缀文者   不愤不启   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描述: 口 王黎冰 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题记 地理名著《水经注》记载: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先生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此,站在长江三峡时,总觉得三峡有一种魂,一种读不懂的魂,更觉得三峡是一本书.一本读不懂的书! 三峡哦,你的山水之页上究竟书写了什么,竞诱惑得无数人在渴望读到你,看你从先秦童稚变成了明清的老人,又由老人化为岩石.溶进你的书页,成为你的一个标点.神秘的三峡之书? 是刻划在悬棺中那高卧悬崖、俯瞰众生几千年而不发一语的近乎“UFO”、复活节岛上的巨像式的通天奇兵传奇人物。 是那镌刻着炎黄之魂又雕塑着炎黄之身.距今180万年几乎与人类同龄的大庙龙洞中的古人类。 是,或者不是,你这神奇的大自然杰作? 那峭耸云霄堆满江岸的千页岩,就是收藏着千百世纪万千故事的你么? 可这凝聚浓缩蕴含着亿万年日精月华的亿万层书页,太重太重太重,重得翻不动看不透读不懂。 那耸出人世一千二百米的瑶姬,潇洒得如同自由女神,是写在书卷上的黛色玉章么, 那绝壁悬崖上高山江面数十米,距离壁巅几百米上千米每五尺一个的栈道石眼.是你凹版封面的点缀? 读不懂读不懂。 善良纯洁的瑶姬被污为自荐枕席于登徒子的淫妇,何以亿万斯年不辟谣不抗争? 三闾大夫读不懂只好饮恨投进你的怀抱.化作水滴溶进你的躯体读去了。 古栈道的引眼如何开凿出的?栈道又是作何之用?那悬空的道面上可曾驰骋过古代的流星飞报抑或千军万马? 被谪的仙人似乎也不懂,只道了个“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近”,便驾轻舟于陶然中省悟去了。 还有那千层岩,可是思想与思维的层岩? 那孟良梯可是神话与现实的桥梁? 那炉影峡里的星火,可是宇宙黑暗深处发出的火光? 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 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 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 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 啊,大自然的神妙之笔,在你身上挥洒得过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了!以至到了神奇之巅,只剩下令人叹为观止的份了一 七百万个世纪的风雨雷暴,已将哲学、文学、科学、美学和玄学一起深深地嵌进你的骨髓你的灵魂! 你每一块砾石每一道石皱,就是一段人生沧桑,就是一部灿烂绚丽的大自然与人类进化的悲壮史诗! 博大与不朽的你,容纳了人间天上地下知识的海洋! 你是一部绝版的时间与空间、人类与大自然的百科大全书! 一盘绝版的汇集远古到如今亿万支生命之歌的精美光碟! 一幅孤本的国画与油画,写生与象征的世界珍奇壁画! 啊,你最令人惊愕颤栗,荡气回肠的篇章翻开了! 那裂岸的惊涛正以雷霆万钧之力向整个世界宣告: 涤平顶巅,托起底层,冲刷出一个新的世纪! 人与兽,鱼与鳖,都将在你创造的大冲击大震荡中重新经受你的熔铸! 一切生命,所有生灵,都将在生与死、“炼狱”与“天堂”中经受一次脱胎换骨的涅槃!啊,在你这辉煌的一章中,我仿佛明白了,三闾大夫以及所有甘愿化为岩石化作水滴的人们,正是为了获得你的博大,感受你那难以言状的惊心动魄之瞬间与永恒的美感才不惜溶进你的躯体你的书页的! 三峡哦,你无字天书的每一页都由生命所书写.读懂你,须用生命! 指导老师:南桑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