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潘天寿与博巴——兼论五、六十年代浙派人物画成因
作者: 潘耀昌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潘天寿   六十年代   苏联模式   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人物画   素描教学   中国画   浙派人物   林风眠  
描述: 六十年代,根据文化部文化交流协议,引进罗马尼亚著名油画家埃乌琴·博巴(EugenPopa,1919—1996)和他的夫人艺术史家哈其乌·博巴·吉娜,在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博巴油画研修班,向全国招收学员。这个班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不同于盛行的苏联模式。博巴的研修班凝聚、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不随时尚的画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主流派以外的松散的群体;另一方面,在素描教学上,从德国留学归来的舒传熹,他有关个性问题和结构素描
意在黑白横竖间:论王怀庆的现代建构
作者: 贾方舟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潘天寿   中国传统艺术   文化内涵   理性精神   吴冠中   结构主义   作品   怀庆   林风眠  
描述: 王怀庆走的是一条极高明而又中庸的路,在平面处理中见出空间的深度,在具象表现中见出抽象精神,在感性错觉中见出理性的原则,在西方的表现技巧中见出东方的文化内涵。在当代中国画坛,王怀庆已属中年辈画家,并且进入了他的成熟时期。早在70年代,他就以准确生动的造型、流利清爽的线条所作的插图闻名于世,1980年,他以八幅油画作品参加同代人画展,《伯乐》、《初雪》等作一时流传甚广,他以一个油画家的身份一举成名。之后他又创作了以北方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秋玉米》、《黄河水》、《搏》等作品。1985年,他赴黄山参加全国油画艺术研讨会后,又到绍兴写生。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梁架结构的古老建筑以及这建筑空间所呈现的特有文化氛围,深深启动了他的艺术心灵,他由此一点点扩展开去,由屋宇到家具,以黑白为母语、以木结构为母题,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建构性力量的杰作,标志了他艺术上的成熟与成功。作为一个中国油画家,不仅面对着一个巨大的西方,而巨面对着一个巨大的传统。王怀庆的选择表明,他在这两个无形之大象面前,已准确无误地找到了自己的切人点。这个切人点便是结构。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家具给了他无穷的启示与灵感,从那些...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