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近代传统中国画革新与水彩画
作者: 王欢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技法   任伯年   西方绘画   吴昌硕   墨分五色   李可染   艺术语言   傅抱石   国画颜料   中国画发展  
描述: 引言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始终贯穿着"西画东渐"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东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交织、碰撞和融合.在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西学东渐"已经在国内达成了自上而下的广泛共识.在艺术领域,清代"四王"以后的中国画坛重法度轻写生,重古格轻创造,出现了病态、孱弱、陈陈相因、固步自封的低迷状态,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全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浪潮格格不入,革新传统中国画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继承与选择传统艺术精华、引入西方艺术精神、处理传统美术与外来美术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将东西方两种完全迥异的艺术形式巧妙的结合,并采取具体可操作的艺术手段合理恰当地表现出来.而水彩画不仅与西方的代表画种油画同根同源,并以其媒材、技法、表现效果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彩墨画相类似的优势架起了东西方艺术之桥梁,与"国画西洋化"、"西画中国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黑田清辉引进西方印象派绘画观念及西方水彩厕技法,成功改革传统文人画(日本人称"南画")为"新日本画",这引起了中国画坛不小的震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上海地处于中国通商口岸的前沿,得时代变革风气之先,西方传教士对水彩画的传播、"土山湾画馆"的水彩画教学、"月份牌"的擦笔水彩画、民间的玻璃画、教科书中的水彩画插图等,使得水彩画走入千家万户,与近代传统中国画的革新发生了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西画东渐"、东西融合的历史过程中,水彩画起到了怎样的桥梁作用,并使传统中国画发生了哪些形式内容上的变化.
中国特色 世界语言:品析韩瑞和他的重彩写意
作者: 郭怡孮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思训   佛教壁画   工笔重彩画   墨分五色   张彦远   绘画传统   周昉   写意画   张萱   展子虔  
描述: 从远古岩彩画到汉墓帛画壁画,隋唐以降,以展子虔、李思训、张萱、周昉等为代表的"唐画"、"佛教壁画"等工笔重彩画以她那客观通俗而又原始的审美特性,一直是中国画坛的主流画风,也应是中国画最原始最古老的绘画传统;由盛唐王维、张彦远共同创建的"水墨最为上","墨分五色"的水墨"渲淡"文人画样式的
王志林花鸟画研究
作者: 范增良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墨分五色   积墨   兼工带写   写意画   骨法用笔   六法论   形式美感   不似之似   用墨  
描述: 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国画按题材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按技法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以表现花鸟、鱼虫为主。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传统绘画的长河中,写意花鸟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形成了以寓意为归依的传统。
青山绿水的征程
作者: 方骏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绿山水   水墨为上   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   山水画创作   墨分五色   水墨山水画   宋元之际   方骏   钤印  
描述: 一青绿山水画,发端于六朝之初,成就于隋唐两代,式微于宋元之际。“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清·张庚)。这八百多年间的中国山水画,是一片青山绿水的彩色世界。水墨山水画的真正泛滥,是南宋以后的事情。青绿山水画,是指主要用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绘制的山水画。又分为“大青绿”和“小青绿”。“大青绿”是指以工笔细线勾廓,少皴笔,层层填染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的山水画。还有在大青绿山水画上用金粉勾画山石
对大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与认识
作者: 邢少臣   来源: 中华书画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手涂鸦   墨荷图   大写意   墨分五色   少臣   笔墨精神   写意画   用墨   中国画发展   写意花鸟画  
描述: 大写意花鸟画中的“大”字包容很多内容,它不是单纯的笔头大、墨块大,而是指大的境界、大的开合、大的气势、大的心胸,大家风范。我认为大写意花鸟画要宁直勿曲、宁方勿圆、宁涩勿滑、宁粗勿细、宁黑勿淡、宁整勿碎、宁厚勿薄、宁长勿短、宁稚拙勿草率、宁单纯勿繁琐,宁可画面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也不要追求笔墨上的“十全十美”。大写意绝不是信手涂鸦,而是更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处理,有时画大写意比画工笔还要细上几倍。成败在于细节,大写意也是如此,
工笔画落笔在传统与现代间
作者: 乐之   谌强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墨分五   三年   参展艺术家   中国文化   中国绘画史   中国美术家协会   全球文化   江宏伟   中国美术馆   范迪安  
描述: 冬季的北京已经是滴水成冰、哈气成霜的季节,但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联合主办的“工·在当代——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揭幕之际,中国美术馆展厅里却暖意融融。这一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工笔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一层的全部展厅里,共呈现了146位艺术家的近400件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为参展艺术家们2013年的工笔新作。中国工笔画学会创立的全国性大展中国工笔画大展,通过每三年举办一届的方式来反映中国工笔画最新的发展成果,是工笔画领域内规模最大的学术性展览。本届大展主题为“工·在当代”,意为关注在当代全球文化和中国文化生态中,工笔画艺术和其所代表的
东方新语境
作者: 陈勤群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生存价值   金凡   秋声赋   率性而为   墨分五色   性的自由   学院教育   艺术处理   意象油画  
描述: 金凡是个十分看重生存价值的艺术家,生命的虚度对她来讲是不可想象的,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把自己交给绘画和阅读,她才感到踏实和自在。偶有休闲,环顾周遭,回头数点走过的脚印,她每每对自己都不甚满意,总想在艺术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多的积累……她把生命的创造视为人生成就的重要标志。她是那种越是休闲,对自己生命成果的盘点就越清晰,所以就时时容易有紧迫感的人。有意思的是,金凡在时间上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在艺术上却无拘无束、率性而为。古典油画那种步步为营、工于精描细画的要求,与她随心所欲的表现倾向相去甚远。写实逼真的艺术处理,她总显得碍手碍脚,涂抹得不尽心、不痛快。她油画的写意倾向不是那种形而上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一种发自心性的自由书写,但学院教育的背景使她的书写仍然在西方油画形色严谨的框架中游走。
积彩色调水墨画的顿悟
作者: 萧瀚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审美   颜色混合   变化无穷   墨分五色   中国水墨画   透明感   墨等   绝对统治   心理满足   次要地位  
描述: 中国画千百年来多以墨色为主体,充盈遮盖了整个艺术苍穹。"墨分五色"成为欣赏中国画、体味色彩的单一标准,极具玄学意味。而占半壁河山的色彩原理被置于一旁,或轻描淡抹成为浓、淡、干、湿墨色之附庸。余在五彩缤纷的西方艺坛,吸取和采撷精华,并运用西方颜料和中国颜色混合使用,使中国宣纸在多次泼彩积色后,发挥最大程度的渗透性、融合性和包容性,创造色彩丰富瑰丽、浓艳脱俗的"积彩色调山水画"。余研创的色彩中国画,挣脱了单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绘画体
艺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审美   颜色混合   变化无穷   墨分五色   中国水墨画   透明感   墨等   绝对统治   心理满足   次要地位  
描述: 中法顶级美术组织齐聚玲珑塔8月8日,北京"新奥玲珑艺术中心"正式开馆并举行了以"冬奥艺术"为主题的展览开幕式。开幕式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等中法顶级美术组织到场观展,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法国艺术家之家协会主席雷米·艾融等多位中外艺术名家莅临现场并进行了文化交流。作为开馆首展,本次展出作品广纳中外艺术名家优秀之作,并且得到了现场嘉宾的高度认可,他们纷纷表示观展过程是一个感
论水墨画的色彩在青花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陈仲先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艺术设计   水墨画   墨分五色   料分五色  
描述: 就艺术领域来说,中国陶瓷艺术设计中的青花瓷艺术设计与中国水墨画的关联尤其密切。从青花瓷艺术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孕育着丰富的水墨画的色彩因子,其影响可谓比比皆是,本文就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国水墨画的色彩在青花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