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李公麟的绘画艺术谈工笔人物画的魅力
作者: 王陶峰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描述: 从李公麟的绘画艺术谈工笔人物画的魅力
景观雕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作者: 李兆斌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作品   教学效果   景观雕塑   艺术设计教育   效果处理   架上雕塑   艺术形式   课程教学研究   环境空间   艺术修养  
描述: 景观雕塑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框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与实际设计能力的环境设计师。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
高等艺术院校景观雕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探讨
作者: 孟兰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教学平台   环境设计   设计概论   教学模块   景观雕塑   艺术设计课程   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学   高等艺术院校   学科类别  
描述: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景观雕塑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分属美术学和建筑设计学两个不同学科。虽然学科类别不同,但是两个专业包含了许多相同的课程。合理研究和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重视当代公共空间属性对环境雕塑创作的限定与启发
作者: 吴昊   来源: 美与时代(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开放空间   环境雕塑   公共雕塑   景观雕塑   复杂性特点   空间属性   城市空间资源   雕塑创作   公共空间   城市雕塑  
描述: 基于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特点,从环境雕塑创作与设计角度,笔者将环境雕塑看作是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一个具综合性的组成元素而非纯粹的艺术性单体。通过探寻公共空间中的空间与生活、公共空间
试论苏天赐油画艺术
作者: 赵思山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天赐   色彩美   油画艺术   意境美   构图类  
描述: 在当代中国画坛,苏天赐的油画堪称独具一格,他的绘画语言抒情而富有诗意,格调清新、婉约且具有浪漫、开放情怀。其油画艺术空灵秀逸的意境美都源于对自然生活的发现和情感的陶冶。他随意而重法度、轻松而重境界、写意而重感受的画风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罗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维与智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布景   超现实主义绘画   水彩画   基本色   功利观   原始生命   西班牙   陶瓷艺术   雕塑家   现实境遇  
描述: )中堪称大师,而且在陶艺、雕塑、服装和舞台布景多方面成就斐然。米罗的艺术体现了对现实的超越:穿过成人的功利观念,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他生活在现实境遇之中,始终以孩子的童心活动在幻想的生活空间里,与地
论园林湖石与摩尔雕塑的空间形态关系
作者: 张勇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石   传统园林   环境   现代景观   雕塑  
描述: 以传统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为背景,对比研究了湖石与摩尔雕塑的共同点及特色,并选取自然之美的认同与追求、形式与特点、与环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两者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审美情趣的诸多一致性。同时探讨了湖石与园林、雕塑与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另眼看垃圾:垃圾的奇思妙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成   博物馆   千克   建筑材料   垃圾堆   少年犯   高尔夫球场   太阳能炉   环境   雕塑  
描述: 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一句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另一句是:垃圾是地球上惟一增长的资源。细品这两句话,我们无论如何也会感到怎样利用垃圾,其实是对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考验。
传承西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B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西安美术学院   传承   西北   中国美术家协会   语境理论   委员会   美术馆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办.西安美术学院承办的”传承西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和“溯古融西——油画中国语境理论对话研讨会”于10月10日在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
逝者·梁从诫:60岁开始的辉煌
作者: 黄艾禾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每个人   中国文化   体制内   环保事业   媒体   新闻周刊   环境问题   环保问题   自然   悲观主义  
描述: 自己的力量来投入对社会做贡献,保护环境,他认为,在中国,我们也可以做这些事情。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是开创性的。”杨东平说。 杨东平后来很久才知道,梁从诫是在辞去了体制内铁饭碗,没有了一切的医疗和社保
< 1 2 3 ... 45 46 47 ... 52 53 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