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境】搜索到相关结果 253 条
-
城市雕塑感谈录
-
作者:
张祥水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
环境艺术
建筑
城市雕塑
-
描述: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城市雕塑中存在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雕塑整体水平的设想和未来城市雕塑的发展方向。
-
城市雕塑与城市文明——环境雕塑功能面面观
-
作者:
张静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城市文明
城市雕塑
-
描述:
本文通过环境雕塑在美化城市环境、传达情感理念、共享审美资源、提升文化品位、标识环境空间、促进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证实了城市雕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环境雕塑建设的规模和热情。
-
关于城市雕塑规划的几点思考
-
作者:
朱兆丽
张健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模式
系列主题
雕塑规划
环境
-
描述:
雕塑作为城市环境的构成要素,有其特有的特点,本文从城市雕塑的作用、种类谈起,分析了现今城市雕塑规划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确定城市雕塑的系列主题、城市雕塑规划控制的模式、雕塑规划宜与环境整体协调三方面提出城市雕塑规划的对策。
-
直11警用型直升机首飞成功
-
作者:
黄建中
来源:
国际航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团公司
作业能力
电动绞车
直11警用直升机
红外望远镜
高原地区
首飞
飞机工业
地理环境
-
描述:
作业能力和在复杂地理环境下作业的安全性.特别适合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使用。该机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自筹资金完成。[第一段]
-
温馨驿站的“回归天使”——记景德镇市殡葬管理处火化班班长王伟
-
作者:
张志军
来源:
社会工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素质
使人
死者家属
家说
郑邦
上夜班
工作经验
工作环境
殡葬管理
-
描述:
1999年,王伟开始了他与死人打交道的日日夜夜,这年,他刚刚25岁。谈起第一次接触死者身体时的感受,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觉,硬邦邦的、冰凉的尸体使十分害怕,好在当时有师傅在旁边。从事火化工作,白天的日子还好办,最难熬的是夜晚,火化工有时白天上班,有时夜晚上班,大家轮流转,记得第一次上夜班,心里特紧张,因为,值
-
深海“新天地”
-
作者:
王大锐
亦文
来源:
化石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命起源
微生物
深海大裂谷
-
描述:
人类对五彩缤纷的陆上世界似乎已经了解的很多了,对大陆上的生态、动物、植物、微生物世界的奥秘探索了数千年。但是对占地球表面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洋却不敢说了解的有多少。
-
创建文明城市 营造环境“洼地”
-
作者:
苏伟
王丙离
来源:
城建监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营造环境
城市面貌
大厦
创建
县城
高楼
现代化城市
文明城市
鄢陵县
-
描述:
近年来,鄢陵的城市面貌令人刮目相看。走马鄢陵看花乡,芳草茵茵,彩砖墁地;清泉喷射,鲜花摇曳。在8.7平方公里的城区内。纵横交错的主次干道拉起了现代化城市的框架。10多个大小不等的广场,雕塑林立,花香宜人,和数百公顷的绿地一起,簇拥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牢牢吸引游人的眼球。入夜,华灯齐放,“火树银花”满城流光。鄢陵绿了,亮了,美了。这一切得益于鄢陵县城管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实现了城管工作的“惊人一跳”。
-
走出城市色彩的误区
-
作者:
缪维
来源:
城市管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色彩
建筑物
爱好
视觉污染
灯光
误区
商业广告
美化环境
雕塑
-
描述:
只凭某些人的主观爱好,造成了大量建筑物色彩不伦不类,到处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形态各异的雕塑、五颜六色的灯光群,不但没有美化环境,反而造成了严重的视觉污染。
-
试论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意境
-
作者:
郭仁海
王玄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境
意境
写生
油画
-
描述:
提出了传统文化精神是油画民族化在中国的根本的观点,同时阐明中国绘画的“意境“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及代表,并进而论述了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意境”生成的意义及具体方式。
-
拍场捡漏三境界
-
作者:
梁基永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者
境界
左宗棠
康熙
共同愿望
书法对联
-
描述:
捡“漏”乃每一个收藏者的共同愿望,不过若问,什么才算“漏”则见仁见智矣。一副左宗棠的书法对联才卖一百五十块,算不算漏?当然算一保康熙斗彩龙凤碟卖十七万,算不算漏?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某杂志评点拍品时说一只康熙斗彩碟拍出十七万买家拣了便宜云云,这其实就像小马过河一般,富有者说便宜,未必所有买者都觉是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