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创作《春风又一度》
作者: 常丽飞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意境构思   创作   线条  
描述: 工笔花鸟画取材于自然、师法自然、超脱于自然,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得神与形的完美结合。本文简单陈述了工笔花鸟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创作过程中有关立意、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特技运用几个元素做了主要说明。通过探索花鸟画的艺术表达形式,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时代语境下郑军里华夏历史人物百图的阐释
作者: 李美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语境   生命体验   内容与形式   华夏历史人物百图   郑军里  
描述: 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整体语境对郑军里在创作过程中的导向和影响展开论述。在这些影响之下郑军里将一系列内容和形式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从而形成属于自身特色的艺术语言和对迁想妙得、离形得似、立象尽意的审美追求。
现代装饰画的艺术之美探析
作者: 魏荧真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装饰画   环境设计   艺术   独特运用  
描述: 华丽、朴素高雅的视觉美感。在进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时,人类对装饰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装饰画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将人们的生活环境点缀的丰富多彩、五彩冰粉。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装饰画不仅可
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及其重要作用
作者: 伍国春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表现   国画   美学  
描述: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其中国画就好比一块玲珑剔透。它凝聚了我国的美学鉴赏以及丰厚的文化韵味,如清茶一般令人细细品茗。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发展,国画也在不断地改变它以前的表达方式。其意境
东京通向《地狱之门》的路——罗丹素描集《佛那叶画册》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霍去病墓石刻   意境   雕塑  
描述: 1880年,罗丹(Auguste Rodin)接受了为一座新建美术馆制作浮雕门板的订单,开始着手《地狱之门》的创作,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Dante Alighieri)的名作《神曲》. 作为前期准备工作,罗丹首先开始绘制大量的素描.在但丁的「指引」下,罗丹把《神曲》中的各种场面——在地狱中煎熬的死者、雀跃于上空的恶魔——栩栩如生的还原于纸上,生成一个狂乱的幻想世界.然而,罗丹因为这些素描「过于脱离现实」而废弃了它们,并「以自然为基本」重头来过.
当代校园雕塑设计创作方法研究
作者: 邓河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环境   材质   校园雕塑   位置布局  
描述: 高校的校园雕塑作为城市雕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正处于各地区高校建设的热点时期,各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注重校园物质景观的打造,校园雕塑正是美化校园环境彰显高校文化的重要的物质载体,特别是新
浅谈环境空间里的具象雕塑的设计意义
作者: 倪林依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具象雕塑   环境空间  
描述: 本文简要介绍了具象雕塑的设计及其应用。具象雕塑的概念、环境空间的概念、雕塑在环境空间中的关系。雕塑的设计分析及其应用应用环节,突出设计性及应用性的并重。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分析,简述了设计的方法、原则
当代环境雕塑设计创作中形式美学原则研究
作者: 邓河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韵律   形态   环境雕塑   体量   节奏  
描述: 作为一种公共艺术,雕塑与其所在的环境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与统一。雕塑不仅在作品题材和人文内涵要考虑与空间的协调,而且在体量、形态、节奏、韵律、形式结构等方面与也要周围环境借条统一同时创作
室内环境艺术中雕塑艺术的应用探讨
作者: 李艳妮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格   雕塑艺术   室内环境   美术   应用  
描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室内环境艺术中,雕塑艺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借助于雕塑艺术,室内装饰手法的变换为人们的生活、居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发展途径,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本文针对室内环境艺术中雕塑艺术的应用价值、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公共艺术创作——“白色记忆”
作者: 徐佩佩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设计   环境   创造  
描述: 雕塑的形成本身就是创造的体现。在创作中,雕塑也可以称为雕塑设计,只是光有雕塑而没有设计。由于多种原因,雕塑创作教学几十年未变,一直延续早期法国和前苏联的授课模式,科技的发展、新的审美观不断涌现,这一切都冲击着当前的雕塑创作观念。
< 1 2 3 ... 18 19 20 ...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