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境生象外】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境生象外——袁晓岑的鞍马人物雕塑创作
-
作者:
张仲夏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我两忘
境生象外
情景交融
意境
心物感应
-
描述: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包括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心物感应是意境产生的重要前提。在雕塑作品《伯乐相马》中,伯乐与千里马在相互观照中,物我的生命形式相互契合转换,从“物我冥一”到“物我两忘”,在情景交融中构成“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
-
风·水·木:一种文化理想的表述方式
-
作者:
郭志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理想
风水术
境生象外
表述方式
审美思维
中国艺术
审美境界
思想境界
生命形态
天干地支
-
描述:
一中国传统艺术崇尚自然之道,希冀在生命的直觉感悟中去领略"天人合一"至善臻美的崇高审美境界;这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审美内涵中一直深藏着"风水术"文化的基因。风水术,是古人关于寻求人与自然生气结聚的最佳自然环境的学问。晋人郭璞《葬书》说"《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古人观物取象的观念,为中国艺术"立象以尽意"境生象外的审美思维增加了许多自由想象力。庄子《知北游》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之为死。……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袠,纷
-
“境生象外”,折射艺术家的情与思
-
作者:
肖焕中
来源:
创意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射
油画家
策划
境生象外
中国油画展
艺术家
当代油画
何多苓
-
描述:
凤凰艺都继2011与艺术北京首次联合策划经典中国油画展之后,今年4月29日双方再度联手策划“境生象外——中国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展出了何多苓、王克举、闫平等18位当代油画艺术家的精选之作。
-
有意思的Doodle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创意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折射
油画家
策划
境生象外
中国油画展
艺术家
当代油画
何多苓
-
描述:
1998年,准备参加内华达沙漠火人节的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把一个单线条人物画在了“Google”的第二个“o”后面,以一个徽标设计告诉用户两位创始人外出了——这就是doodle的雏形。10多年后,doodle被演绎出了油画、涂鸦、游戏、乐器等众多形式,和用户共同纪念节日、纪念日或者著名艺术家、先驱者和科学家的诞辰。至今,共计有1200多个不同的doodle形态出现过。
-
袁晓岑雕塑艺术研究
-
作者:
张仲夏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生象外
生机为运
民族化
得意忘象
以形写神
万物为师
-
描述:
袁晓岑在艺术实践中继承“以形写神”“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的中国传统画理精髓,积极吸收西方现代雕塑理论,将两者有机融合,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知行合一”,作品风格由写实到写意,作品意境由“境生象外”到“得意忘象”,强烈、鲜明地呈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内涵。袁晓岑高度的民族自觉意识与中国社会发展、民族时代精神相匹配,为探索与弘扬中国雕塑艺术的民族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自成一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