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香港苏富比2004秋拍将推出“中国当代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网络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赵无极   朝阳   拍卖会   作品   雕塑   油画  
描述: 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首次举办“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此拍在媒介上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几个较具市场操作性的领域,如油画、雕塑、摄影图片等,网络了如蔡国强、徐冰、张洹、张晓刚、王广义、尹朝阳、赵无极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参拍。
新闻经纬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   深圳美术馆   中国画   雕塑艺术   美术展览   油画  
描述: 新闻经纬
恒久的协调:芭芭拉·爱德斯坦的雕塑
作者: 林似竹   BriffaErickson   毛爱民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芭芭拉·爱德斯坦   《自然之泉》   创作理念   雕塑  
描述: 芭芭拉·爱德斯坦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始终执著地遵循这样的创作理念,那就是在自然和都市环境间营造一种沟通。她以独到的手法使用品恰如其分地融合于周边环境中并表现出对自然的尊崇,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强化自然
哥伦比亚裔艺术家Stacey Neff的雕塑和玻璃吹塑作品在纽约Neuhoff美术馆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   纽约   艺术家   表现   意味   哥伦比亚   装饰   作品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哥伦比亚裔艺术家Stacey Neff近日在纽约Neuhoff美术馆展出了她的雕塑和玻璃吹塑作品。她以玻璃纤维、钢、松脂和吹塑玻璃为原料,表现了二十一个巨大的生物体。这些作品毫无功利及装饰意味,而是试图将僵硬、易碎的材料发挥到艺术和技术层面的极致。
什么“手机”?什么方式?——从电影《手机》与李秀勤雕塑“手机”的比较说起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秀勤   导演   冯小刚   《手机》   创作理念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手机”系列  
描述: 当冯小刚踌躇满志地宣布,他导演的《手机》已稳获2003年电影票房冠军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到,早在两年多以前,李秀勤就开始了系列雕塑“手机”的创作;影像的“手机”和雕塑“手机”的创作;影像的“手机”和雕塑“手机”,它们的相遇本身就是对于消费社会的艺术方式所面临不同境遇的揭示。
融入社区的公共艺术——记第五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
作者: 曾峥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   艺术风格   社区文化   艺术形式   都市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  
描述: 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四届,它是何香凝美术馆在华侨城主办的大型室外国际当代艺术展。举办的初衷旨在通过邀请中国及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展,推介国内外当代雕塑艺术的最新学术成就
Robert Taplin的新怍《五个外层行星》在美国康乃狄克州Middletown展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行星   观众   对立   姿势   裸体   展厅   雕塑   保持  
描述: Robert Taplin的新怍《五个外层行星》(Five Outer Planets,2001-2004)在美国康乃狄克州Middletown展出。观众走进展厅后,就会发现半空中悬挂着五对孪生男性裸体雕塑,每一对都呈现一明一暗,并被标以某个行星的名字。由于它们保持完全一致而又相互对立的姿势,
沈少民:争辩的骸骨
作者: 约翰·麦克唐纳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骸   艺术家   沈少民   雕塑  
描述: 贯穿整个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不断有怪异的骨骸出现,但是真到1942年英国解剖学家里查德·欧文爵士才撰写出“dinosaur(恐龙)”——将希腊单词denios(意为“不可思议的”或“恐怖的”和sauros(蜥蜴)合二为一。
现代主义,城市空间和理查德·塞拉
作者: KimM Babon   柴旭原   卢永毅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查制度   城市空间   《倾斜的弧》   现代主义   艺术观念   城市雕塑   理查德·塞拉  
描述: 几乎就在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1939—)的雕塑《倾斜的弧》(Tilted Arc)在纽约联邦广场落成的同时,争论也随之引发。那是1981年。这个12英尺高,120英尺长.由耐候钢(一种在露天环境中会生锈、腐蚀的材料)制成的巨大的弧形雕塑几乎占据了整个联邦广场的宽
拆房子的人
作者: 张桃洲   来源: 建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拐角处   邮局   重大的事件   小城   收尾   市声   文学博士   信封   极想   雕塑  
描述: 拆房子的人
< 1 2 3 ... 5 6 7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