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493 条
-
音乐和建筑
-
作者:
徐焕华
来源:
音乐爱好者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学关系
丹纳
诗歌
艺术哲学
学生时代
经说
绘画
和音
雕塑
音乐
-
描述:
回忆起学生时代,初阅丹纳的《艺术哲学》,曾对他异乎寻常的立论深感诧异,他说:“人类的五大基本艺术——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建筑和音乐,可分成两大类,前三种属一类,而建筑和音乐则属另一类
-
城市建筑雕塑的现在与未来
-
作者:
张英武
来源:
河北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建筑
城市
雕塑
-
描述:
就城市建筑雕塑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阐述了当前和未来建筑雕塑设计中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提高其质量的重要性。同时,第一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出了“绿色雕塑”的新概念,探讨了城市建筑雕塑的未来发展与拓宽雕塑材料范围的新课题。
-
英国的建筑雕塑
-
作者:
石晶
石巍
来源:
黑龙江对外经贸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艺术效果
装饰性雕塑
雕塑家
白金汉宫
建筑空间
英国
建筑雕塑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
描述:
英国是西欧具有优秀雕塑艺术传统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个城市和村镇都有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多姿多彩的雕塑。它们把雕塑艺术视作国家文明的橱窗布置在城市广场、街心花园,与建筑物相互辉映,用雕塑艺术美化城市,创造优美的雕塑空间和城市环境。在世界名城伦敦,可以看到各个...
-
“东方雕塑馆”——甘肃麦积山石窟
-
作者:
水流
来源:
民族论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石窟
巴基斯坦
泥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甘肃
丝绸之路
麦积山石窟
中西文化交流
雕塑馆
黄河流域
-
描述:
“东方雕塑馆”——甘肃麦积山石窟
-
“泥人张”传人:泥土形民族情
-
作者:
斯日古郎
来源:
民族团结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传人
雕塑作品
体验生活
南方少数民族
原始美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
泥人
少数民族题材
艺术创作
-
描述:
郑于鹤是汉族。然而,在他长达46年的雕塑艺术创作中,却与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郑于鹤在雕塑郑于鹤的家,实际上就是他的个人雕塑作品陈列室。更令我们惊叹的是:在这些雕塑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我国各少数民族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是的,郑于鹤是汉族,但在他几十...
-
沉雄博大:谈李林琢艺术作品的神韵
-
作者:
王印象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雕塑
艺术评论
-
描述:
沉雄博大:谈李林琢艺术作品的神韵
-
新兴石油城市应重视雕塑建设--以濮阳市的城市建设为例
-
作者:
王喜柱
王铁华
刘小雨
刘广为
齐东亮
佘克涛
来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油城市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雕塑
-
描述:
1新兴石油城市应注重雕塑建设的规划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雕塑这一艺术门类源远流长。城市雕塑同建筑物一样,成百上千年地屹立在那里,反映着历史的足迹,被人们称作“石头的历史”。雕塑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并用坚实的物质材料构成的,其形象的实体性以及形体的物质...
-
护送三烈士塑像进京
-
作者:
刘建凌
来源:
江苏航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委书记
奉献精神
塑像
有限公司
中国新闻
东航
中央电视台
雕塑家
江苏
艺术学院
-
描述:
6月6日,东航江苏有限公司苏燕乘务组接受了护送由南京艺术学院著名青年雕塑家李广玉创作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位烈士的塑像进京参加8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人民的好记者——中国新闻界弘扬爱国敬业奋进奉献精神大型晚会》的任务。公司党
-
高峡平湖 墨彩飞扬——徐湖平山水画赞
-
作者:
范扬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委书记
奉献精神
塑像
有限公司
中国新闻
东航
中央电视台
雕塑家
江苏
艺术学院
-
描述:
高峡平湖 墨彩飞扬——徐湖平山水画赞
-
一江之缘
-
作者:
一苇
来源:
四川建材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寺庙
剑舞
大师
艺术品
人生
石雕
佛像
骨架
雕塑
石头
-
描述:
去年十月,我到九寨沟走了一趟,两次途经汶川。后来听朋友说四川美文家张放先生便是汶川人,这无端让我生出几分遗憾,早知如此,我一定要仔细看看这个能生出性灵文字的地方。岷江穿汶川县城而过。我们的漫长旅程就是靠这条江陪伴。我从小在岷江边长大,所以对岷江尤感亲切。家乡属岷江下游,而汶川属岷江中、上游,在我的映象里,中游的水比下游更美,且不说江水的清凉与碧绿,那两岸生长的椴、枫、柏、杉以及叫也叫不出名的树木,在秋天哗啦啦地把五彩倾进江中,让我感受到人世还有如此壮观的场景。江边五颜六色的经幡和喇嘛的长号声更让人灵魂飞升,……我说这些无非是说我同张放先生曾同住在一条江上,同饮过一江的水,『君住长江首,我住长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