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刘建华:地平线
作者: 林静荣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建华   陶瓷雕塑   中国当代   符号化语言   艺术语境   地平线  
描述: 在充满对现实的介入性和符号化语言的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刘建华正沿着一条相反的道路渐行渐远。这个转变从去年他在北京公社的个展“无题”中已经露出端倪。那些扁平的陶瓷雕塑仅保留了器皿和人的面孔的基本轮廓,让任何想要在其中寻找现实关联的企图都变得枉然。
张大力个展在18画廊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画廊   肖像作品   社会环境   《我们》   弱势群体   雕塑展   社会变革  
描述: 2010年2月1日至3月2日.张大力的绘画雕塑展在18画廊举办。张大力的作品一直具有批判性和挑战性.从《对话与拆》系列、民工头像系列、《风马旗》和《我们》系列.他的目光始终关注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在社会变革当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
上海108创意广场落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广场   上海   餐饮街   艺术大师   建筑面积   城市雕塑   创意  
描述: 20101月16日,上海108创意广场落成。该广场比邻上海内环,总建筑面积约十万平米,是集卖场、体验式餐饮街、loft写字楼为一体的商办综合体。该广场由被联合国授予“华人顶尖艺术大师”的马兴文(Simon Ma)负责策划,涵盖了一个目前沪上面积最大的城市雕塑集群.
卢浮宫“天顶”首度亮相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卢浮宫   装置作品   永久性   雕塑家   地中海   古代希腊   表现主义画家  
描述: 近期,由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塞·托姆布雷为卢浮宫创作的永久性装置作品《天花板》,让很多熟悉他作品的人大吃一惊。在4300平方英尺的天花板上.艺术家运用大片的地中海蓝为底色.嵌入七位古代希腊雕塑家
澳大利亚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设计   世博园   主题   立面   世博会   中庭   澳大利亚   表演   参观者   雕塑  
描述: 澳大利亚馆位于世博园东南亚和大洋洲区,即B片区的中心,紧邻主题馆,高20m,占地4 800m~2。展馆大胆的雕塑形格局由Wood Marsh公司和Think!OTS联合设计。展馆醒目的外形和颜色诠释了澳大利亚馆的景观,同时也展现了澳大利亚现代城市设计的微妙
澳大利亚馆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城市设计   Think   颜色   世博园   公司   外形   雕塑   OTS   东南亚   大洋洲   联合设计   澳大利亚   诠释   景观   中心  
描述: 澳大利亚馆
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区政府   建设部   香港   理事长   深圳市   中国建筑学会   城市规划   城市雕塑  
描述: 12月6日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正式开幕。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尤曾家丽出席了开幕式。
多伦多的地标建筑
作者: 许松华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功能   公共交通   交汇处   建筑公司   多伦多   合作设计   地标建筑   城市雕塑  
描述: 和Bloor大街的东南角,也是两条地铁沿线的交汇处。建筑师将”城市雕塑的品质“的理念融入设计中。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在增加密度的同时提高公共空间功能的利用,如建立与公共交通、街面商店的新连接及改善行人通道等。
世博会中国馆竣工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雕塑感   中国馆   中国元素   凝聚   城市广场   建筑面积   竣工  
描述: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高13m,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
三峡移民纪念馆年初开建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筑技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万州区   重庆市   市民广场   标志性建筑   三峡移民   纪念馆   雕塑   中轴线  
描述: 据重庆日报消息,在重庆市万州区最核心的位置——江南新区中轴线市民广场旁,将临江矗立起一座标志性建筑,这就是三峡移民纪念馆。近日,重庆市移民局披露了该纪念馆的规划:通过声音、影像、物品、文字、雕塑、艺术装置等麸同构建一个三峡移民事件集体记忆的空间
< 1 2 3 ... 20 21 22 ... 215 216 2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