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2055 条
-
在淡死的灰里寻出当年的火焰——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的雕塑家生涯
-
作者:
赵健雄
来源:
江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象征主义诗歌
白话文运动
现代主义
写实主义
雕塑家
李金发
雕塑艺术
孙中山
林风眠
-
描述: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才知道中国新诗史上有个李金发,是象征主义的鼻祖,却并不知道其时他已在美国去世。我不怎么喜欢李金发的诗,以为语言不够顺畅,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法国开始写诗的他与国内白话文运动是隔膜的。后来到了戴望舒手里,象征主义诗歌方真正显出了神韵,而戴乃我最喜欢
-
第二辑:这里的城市 魅力之城
-
作者:
张德强
来源:
江南(诗江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生命
时代
青山湖
科技城
柯桥
本色
新兴城市
雕塑
景观
-
描述:
第二辑:这里的城市 魅力之城
-
城市雕塑体系规划初探
-
作者:
童卓
来源:
江苏城市规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系规划
城市雕塑
初探
-
描述:
本文在分析了城市雕塑规划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城市雕塑体系规划的概念,并从雕塑体系规划的特点、基本原则、主题思想控制、规模控制和环境控制等几方面,构筑了城市雕塑体系规划的内容框架。
-
浅谈肌理对陶瓷雕塑的作用
-
作者:
程玲发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作用
效果
肌理
-
描述:
肌理是陶瓷雕塑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非常关键的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视觉效果,很显然的表现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在陶瓷雕塑中不适当的运用肌理装饰,它不仅仅起反作用,还会直接破坏了整个雕塑的效果;而运用好肌理产生的效果,会让创作者的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
岭南传统建筑陶塑脊饰及其人文性格研究
-
作者:
周彝馨
吕唐军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塑脊饰
人文性格
多元文化
石湾民窑
海洋文化
民俗
-
描述:
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两塑"之一,是岭南传统建筑独有的建筑装饰。其为"南国陶都"石湾民窑的特产,是集陶瓷、建筑与雕塑三位一体的造型艺术。岭南传统陶塑脊饰文化在当代有断层的危机,当年
-
灵性的物化:2011年中央美院雕塑系毕业生陶艺作品概观
-
作者:
安然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物化
毕业生
美院
现代陶艺
中央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陶艺创作
雕塑
灵性
-
描述:
2011年初夏,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作品展在学院展馆如期开幕,展出本科生、研究生的陶艺作品共7组。概观2011界毕业生陶艺创作上的整体面貌和特点,可以用"灵性的物化"来加以概括。艺术创作,是创作者思想、观念与情愫的物化表达。现代陶艺的艺术表达的确更侧重精神性,它不依靠写
-
熔融的状态:章星的陶瓷雕塑
-
作者:
张敢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创作
陶瓷雕塑
状态
传统陶瓷
艺术家
美术学院
艺术语言
作品
清华大学
现代雕塑
-
描述:
我们的记忆是由一个个片段构成的,就像历史,远观是条长河,细看却是一个个不连贯的片段。这些片段可能是一件值得怀念的事件,也可能是没齿难忘的惨痛经历,当然,还有可能是某种状态。对于艺术家而言,更多的是想用自己的艺术来追求或记录下某种令其心驰神往的状态,它可能是超拔的、温馨的
-
论周国桢的艺术:写在周国桢先生80华诞暨从艺60周年之际
-
作者:
侯样祥
来源:
中国陶艺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艺术效果
现代陶艺
艺术精神
哲学思想
艺术创作
动物
陶艺创作
中国现代
雕塑
-
描述:
今年是周国桢先生80华诞暨从艺60周年。60年来,周国桢先生勤勉不息、耕耘不辍、创新不止,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理论研究诸多领域取得硕果累累,成就非凡。在世界现代陶艺发展史上,主要以动物为题材进行创作的陶艺家甚少,能坚持一辈子者更是寥若晨星,周国桢先生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六十年来,周国桢先生创作的系列动物题材陶艺,在
-
多媒体在泥塑教学中的运用
-
作者:
罗瑾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教学
多媒体
-
描述:
多媒体技术作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泥塑教学中,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巨大
-
曹春生陶瓷艺术作品
-
作者:
曹春生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模板
传统
创作状态
艺术作品
艺术处理
陶瓷艺术
雕塑
土壤
创新智慧
-
描述:
曹春生语录1、雕塑作品应远观有势,近看有味。势是一种夺目的形态体现,味是可品可赏的细节艺术处理。2、传统模板下创作的雕塑作品是难于创新的,无论技艺再精湛、雕塑形象再生动,都无法跳出传统框框,有似曾相识之感,难以显现个性,也就谈不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