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亦写亦工·并蓄求真——雕塑专业泥塑写生课程的探索
作者: 陈亮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求真   泥塑   教育发展   表现特征   写生课程   雕塑专业   造型手法   佛教造像  
描述: 雕塑需以“尽意”为目的,从造型手法上,记录形象则离不开工致的写实,因此,从功能与造型手法上,我国雕塑手法历来徜徉于“工”与“写”之间,与西方雕塑重写实不同,梁思成认为中国雕塑如南朝戴奎已经完全创立
汽车造型演变与时代发展
作者: 王旭东   来源: 新美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   现实主义   造型艺术   雕塑   写实  
描述: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
张充仁纪念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闵行区   重大贡献   美术教育   纪念   水彩画   上海市   现代美术史   艺术大师   中西文化交流   雕塑  
描述: 张充仁在中西文化交流、美术教育和评论方面曾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大师。为纪念雕塑大师张充仁诞辰105周年,上海市文广局、闵行区政府等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张充仁纪念展》。展品包括
一块玉的精神分裂
作者: 钟鸣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尝试   雕刻   和田玉   题材   创作现状   人文传统   作品   现代精神   雕塑   寿山石雕  
描述: “超越与反观:邱启敬(2006-2011)艺术展”由上海美术馆推出,虽然是一次回顾,但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了他近年来跨门类跨题材的创作现状,雕塑与雕刻是主要手段,但作品的呈现却极具现代精神。其中青花
托尼·克拉格:让思想看得见
作者: 王悦阳   刘圣吉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艺术发展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思想   艺术创作   雕塑家   英国   马铃薯   拉格  
描述: 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被誉为继亨利?摩尔之后最著名的英国雕塑家,也是英国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挤拉、扭转、延展、凹陷,是托尼?克拉格雕塑作品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在材料运用上的巧夺天工是贯穿托尼整个艺术生涯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石破天惊严友人
作者: 胡展奋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贵重金属   经纬   盘古   变法   木化石   岩画   远古   雕塑家   蛋化石   恐龙蛋  
描述: 距上次报道《花甲新泥刀》五年过去了。年近七旬的雕塑家严友人仍在龙华。 其须发仍然斑白飘逸,目光仍斗士一样精光闪烁,且身手更加穿越—— 仿佛是藐视“人生易老”的律令,老艺术家新枝吐奇,龙年之际突然发力
视界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沙丘   风韵   芝加哥   创作   约翰逊   线条   照片   雕塑   摄影师  
描述: 视界
身体的发现:陈连富雕塑漫谈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禁忌   发现   美术学院   展览   身体   作品   遮蔽   雕塑艺术   中国女性  
描述: 展览名称:身体的发现——陈连富雕塑艺术展主办单位:《雕塑》杂志社、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展览时间:2011年9月12日至9月20日展览展厅:中国美术馆2号厅展品数量:30余件陈连富:1956年生
城市雕塑何时成为文化表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文化表征   艺术品味   房地产开发   城市改造   城市雕塑   社会价值   西安日报  
描述: 2012年9月17日的※西安日报》载文称,不久前,有网友在郑州发现一座“孝顺猪”雕塑,这个丑陋的雕塑不仅遭到公众的嘲笑,还被媒体评为“2012年十大丑陋雕塑”第一名。在近年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城市雕塑
“后”的几个修正意义:“后民间”雕塑家于庆成对当代雕塑史书写的启迪
作者: 顾浩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人   雕塑史   当代艺术   民间雕塑   书写   民族化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修正  
描述: 有一个事实已经无须争辩,学院雕塑家书写了几乎整部中国当代雕塑史。那么,民间雕塑家对于雕塑史的书写是否有启迪意义?由于"后现代""后工业"等词语的广泛运用,对"后"的意义,世人自然也能心领神会。就文化现象
< 1 2 3 ... 16 17 18 ... 207 208 2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