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塑】搜索到相关结果 1981 条
-
罗公染的书画美学追求
-
作者:
王岳川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浑成
人民政协报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
罗公染
美学追求
中国美术家协会
艺术委员会
城市雕塑
色彩观
-
描述:
罗公染,1972年生于河北唐山。现为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政法大学艺术与法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
-
城市雕塑的克隆之忧
-
作者:
华龙宝
陈云飞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个性
发现美
小城市
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空间
城雕
城市雕塑
中国城市
艺术功能
铜奔马
-
描述:
造型的基本模板,以相同或不同的尺寸克隆,竖立在大江南北的大小城市,甚至会产生记忆的混淆。公共艺术这个概念被引进,大约也有二十个年头了,正好适应当时中国城市雕塑、壁画等公共空间艺术发展面对的学术问题
-
形似神似 气象非凡:雕塑家李友生作品赏析
-
作者:
张振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赏析
《孔子》
雕塑
-
描述:
李友生在三十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东西方雕塑技艺的融合,追求形似神似、气象非凡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韵,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简要介绍李友生的艺术历程和艺术成就,重点对《孔子》、《老子》两幅雕塑作品进行赏析,以点带面,展示李友生深厚的艺术功力。
-
虚拟雕塑与实体雕塑视觉属性的转换
-
作者:
巩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
属性
虚拟
艺术表现
数字技术
雕塑家
传统雕塑
实体
视觉转换
雕塑成型
-
描述:
上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三维数字技术的引入,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它改变了艺术的生存方式和视觉属性,尤其是中国当代雕塑,不再是过去那种单调的泥塑等雕塑材料或者传统的雕塑模式
-
野渡无人舟自横:雕塑家孙家钵访谈
-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田友
陶瓷雕塑
研究生导师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性
澳门地区
作品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
-
描述:
孙家钵1940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导师。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9年至1965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
-
城市雕塑该立法了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指向
反帝反封建
民族解放
建构模式
评审制度
塑造法
城雕
城市雕塑
性决定
吴为山
-
描述:
,中国城市雕塑不过一百年的历史。上个世纪20年代,从立《孙中山像》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基本上是学习欧洲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民族解放而创作雕塑。1950年至1980年以前,苏联
-
乐知者说:读钟志源雕塑有感
-
作者:
朱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道路
兴趣
科学家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作品
爱因斯坦
雕塑艺术
科学实践
金属雕塑
-
描述:
的科学家和艺术大师无不重视兴趣在科学实践与艺术创作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我比较推崇钟志源这样的雕塑艺术家,他在雕塑艺术道路上每向前走一步,都与其对雕塑的浓厚兴趣密不可分。他在通往雕塑艺术的康庄大道上,越走
-
特立独行地活着-雕塑家田世信访谈
-
作者:
郅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艺术
艺术家
贵州
专科学校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雕塑教育
中国美术
争议
-
描述:
争议,是任何一个人以其思想的和行动的实践来证明自身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美术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当代中国,身处大变革时代环境里,每一个艺术家都拥有各种机会或可能的条件来证明自己,因此,只要他愿意去这么做,他就得做好备受争议的准备。我们的作者们和读者们,都做好承受争议和参与争议的准备了吗?前提是我们能引起争议吗?我们能引起怎样的争议?对于一个艺术生命和美术史的未来书写而言,什么样的争议才是构成意义的争议?
-
塑造与表现:浅析雕塑艺术中的塑造塑痕
-
作者:
刘玉庭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流程
艺术方式
空间特性
物质材料
艺术气质
艺术表现
物质实体
雕塑艺术
-
描述:
材料塑造出具有体积、空间特性的物质实体,因此,具有相对复杂的创作流程。在雕塑的造型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制作都会在作品中留有痕迹,例如在雕塑的第一步——泥塑过程就会留有手以及工具的痕迹,在模型翻制的过程中就会留有模型分块的痕迹,在金属铸造中还会留下铸造的痕迹以及石雕创作中的
-
从人到猿:刘若望雕塑艺术的哲学意味
-
作者:
田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红
哲学意味
进化论
思想轨迹
表现形式
音乐艺术
雕塑家
人类认知
作品
雕塑艺术
-
描述:
把雕塑艺术称为"凝固的音乐",把音乐艺术称为"流动的雕塑",似乎已经是老掉牙的比喻了。但我一直认为,无论是雕塑还是音乐,也无论是其他的任何艺术,假如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甚或有一点哲学的意味,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