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展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艺术馆   美术学院   高校毕业生   中国画   作品   新水墨画   雕塑   中国美术   美术馆  
描述: 黎雄才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8月12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省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百年雄才——黎雄才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黎雄才自上世纪30年代至晚年不同时期的山水、花鸟、书法等创作和写生稿约400件。伴随其重要代表作《武汉防汛图》与观众见面的,还有专门为创作此作品的写生稿以及其他一系列画稿。同时,黎雄才家属将《武汉防汛图卷写生稿》全本36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论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中国元素   美术批评   艺术家   美术史研究   现代书法   民间艺术   边缘化   美术史学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中国当代雕塑新趋势殷双喜撰文《深化与拓展——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雕塑的若干反思》指出,近年来,中国雕塑界对于材料的运用与观念的表达,表现出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实践,出现了一批很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
青蓝相承·青年雕塑家联展作品选登美术家
作者: 曹凡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中国元素   美术批评   艺术家   美术史研究   现代书法   民间艺术   边缘化   美术史学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青蓝相承·青年雕塑家联展作品选登美术家
艺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克兰   美术教育   中国古代   书画鉴定   漫画家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委员会   古书画   中国美术  
描述: 雕塑家曾竹韶逝世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曾竹韶于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曾竹韶,1908年出生于福建厦门。幼年侨居缅甸,1927年回国,翌年考入杭州西湖
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克兰   美术教育   中国古代   书画鉴定   漫画家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委员会   古书画   中国美术  
描述: 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作品选登
城市雕塑呼唤精品
作者: 李芳   来源: 中州建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猪   金鸡湖     视觉污染   精品   城市雕塑  
描述: 有关郑州中原福塔前的一座小猪雕塑是“流氓猪”还是“孝顺猪”的争议刚过,近日,苏州金鸡湖畔一排形似裸女的椅子又陷入了争议之中。我国各地的城市雕塑有时总那么不尽如人意,“精品少,垃圾多”,本应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结果却成了大煞风景的视觉污染。
现代数字技术在大型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车雨珂   崔佳   张宠   边超   来源: 重庆建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数字技术   三维扫描技术   ANSYS有限元分析   大型城市雕塑   3DMAX  
描述: 建立精确的结构分析模型提供了数字基础,重庆在建的大型城市雕塑综合应用以上技术实现了雕塑测量时间缩短、精度更高、结构更加安全可靠、雕塑造价更加合理,为雕塑行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砖雕石刻的装饰艺术探险
作者: 楼庆西   来源: 重庆建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构方式   砖雕   乡土建筑   形象   石刻   传统建筑装饰   雕塑家   绘画   造型艺术   装饰艺术  
描述: 那样对石料、木料、泥土任意雕琢和塑造。它也不能像绘画、雕塑那样绘制、塑造出具体的人物、动植物、器物的形象以及带有情节性的场景。建筑只能应用它们的形象和组成的环境表现出一种比较抽象
凝固传统的现代雕塑:从民俗雕塑《龟之戏》谈起
作者: 李金仙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龟印   传统   民俗   城市雕塑  
描述: 厦门民俗特色的城市雕塑。分析了该雕塑在色彩、意蕴、构图上所作的成功探索,认为这对现代都市如何保存和发展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大足石刻牧牛图 来自宋代田园生活的禅意和诗意
作者: 陈石   来源: 重庆旅游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长江   抽象画   画家   当代艺术   行为艺术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长期占据着宝顶山圆觉洞外“最黄金”的整片石壁,千年如一日地讲述着一个个平实而隽永的故事。 图中无佛·佛在图中 这组《牧牛》雕塑能够在宝顶山存续千年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它实际上也是一组佛学雕塑
< 1 2 3 ... 166 167 168 ... 207 208 20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