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第一本象征诗集
作者: 刘福春   来源: 诗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勤工俭学   出版   微雨   诗歌创作   李金发   新潮社   象征诗   雕塑艺术   法国象征派  
描述: 诗集。当初到法国勤工俭学的李金发,在学习雕塑艺术的同时又喜爱上法国象征派的作品,并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在德国柏林游学期间,编成《微雨》寄回国内由周作人推荐出版。李金发讲:我与周作人无‘一面之缘
诗意人生的雕塑——《诗刊》举办杨晓民作品研讨会
作者: 阎延文   来源: 诗探索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韩作荣   研讨会   吉狄马加   诗意人生   作品   单位制度   书记处   诗集   雕塑  
描述: 最近,青年诗人杨晓民的诗集《羞涩》和学术专著《中国单位制度》在诗界和学术界激起了两朵耀眼的浪花,成为世纪之交亮丽的风景之一。1999年10月15日,由诗刊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诗
泥土·生命
作者: 何郭   来源: 时代潮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雕塑作品   泥土   母亲   人类文化   兰州市   城市现代化发展   黄河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描述: 我的这双手是这样宽大粗糙,好像天生就是用来做雕塑的。这双手,曾在少年时绣过花,做母亲后抱过女儿,更多的是揉捏着泥巴。那沉甸甸的、富有粘性的、变幻无穷的泥巴,伴我走过了人生的30个春秋。 人生
油画的魅力──访美杂记
作者: 张京生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体塑造   视觉效果   魅力   华盛顿   凡·高   作品   绘画性   访美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油画的魅力──访美杂记
我与雕塑
作者: 张京华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粒子   工艺美术学   艺术造型   小学三年级   文化情结   生命与死亡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超越死亡  
描述: 了报纸上的小标题:“烟台市城市雕塑创作展将于5月在烟台美术馆展出”。那不过是晚报记者发的一条消息,被我意外地发现了。这条信息给我的生活带来一点亮色,记得常在画报或杂志上看到一些艺术造型挺有意思,觉得
20世纪中国雕塑
作者: 陆军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实验性   20世纪   刘开渠   雕塑家   李金发   作品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描述: 了明显的历史节奏。这种社会形态的变更紧密地制约着文化状况的发展,使其也具有深刻的转型特征。 雕塑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有其相对独立的自律性,但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力的经济后援和相应的公共文化环境,因此社会、历史
于庆成的雕塑艺术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原则   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艺术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蓟县盘山   民间美术   艺术馆   天津日报社   民间雕塑   雕塑艺术  
描述: 于庆成和我相识大概有二十来年了,那是80年代之初,天津艺术馆的王永扬君告诉我说,他们在蓟县盘山搞了一个民间雕塑艺术的“点”,希望我去看看。我拖来拖去,终于去了,看到在一座破庙里,有一群十八九岁的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捏小泥人,有一位三十几岁的年轻人,淳...
提升雕塑艺术的学术品位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台一’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   中国   雕塑   艺术评论  
描述: 提升雕塑艺术的学术品位
提升雕塑艺术的学术品位──由“平台一’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想到的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何香凝美术馆   中国传统文化   雕塑作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家   知识分子   雕塑艺术   学术品位  
描述: 提升雕塑艺术的学术品位──由“平台一’98青年雕塑家作品展”想到的张鹏一1998年是雕塑年。90年代被消解了的群体意识,在雕塑界的青年雕塑家中却日益被重视起来。年初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随国际美术年的展览之一来到中国,其后各种雕塑展事频繁,专业雕塑...
面向新世纪的多元格局——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巡礼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格局   现实主义   面向新世纪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艺术   个性化   青年教员   现代主义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不仅是新老教员的交替,也包括艺术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今天的雕塑系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时,这个转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以现代化的语言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当代视觉文化的建设...
< 1 2 3 ... 13 14 15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