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小聪明与大智慧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蔡子强 张学良曾说过:“回顾中国历史,皇帝及首领大多数是北方人,但宰相则相反,多是南方人。” 我想南方人满肚密圈,精于计算,但有时机关算尽,却落得反被聪明所误。要当一个真正的政治领袖,便须有相应的胸襟与气魄,若然追求一些口舌便给的小聪明,而无光明磊落的太智慧,最终也只配当个二流角色而已。 “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累”,这是很多从政者性格上的最大盲点。 英国一位政治家讲过:“拥有一张俊俏的脸孔,就像拥有一封推荐信;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得到一张信用状。在21世纪今天的政坛,我会建议把这匐话略怍修改为:“拥有亮丽的政治技巧,就像拥有一封推荐信;而拥有良好的大格及诚信,就像得到一张信用状。” 这亦令我想起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其中有一段可谓精粹。纵然黄蓉聪明绝顶,算无遗漏,但她最后只能当丈夫郭靖的军师。郭靖虽然为人戆直,但什么是大节却弄得清清楚楚,而且待人肝胆相照,推心置腹。他的下属因此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使足桀骜难驯的杨过,最后都收起跳脱不羁,对他死心塌地。 反而黄蓉每一刻都在算计,在与杨过的一段恩怨情仇中,她便多次被自己聪明所误,最后在小说结尾,她更感慨地说,论知人之明,她自己绝对比不上丈夫郭靖。 政治上,小聪明与大智慧是完全两码子事。要当一个政治领袖,诚信、胸襟与气魄,比起其他的个人才能,都要来得重要。纵使你能表现得八面玲珑,锋芒毕露。但如果不能取得别人由衷的敬佩和信任,结果可能功败垂成。即使能侥幸坐到高位,也不会是一位继往开来的魅力领袖。 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最高统帅、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大智若愚的故事。芟森豪威尔当然是个聪明人,否则他也无法策划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诺曼底登陆,但是他在众人面前总是收敛起自己的才智及手段,这并不表示他真的对政治一无所知,而是他刻意要避免挑起别人不必要的戒心。 曾经为五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和老布什)当过文胆的Jamess C.Humes,如此回忆起自己跟艾森豪威尔的一件往事。 那时老帅刚从总统岗位退休,静居于葛底斯堡,有一次碰上另一位将军造访,大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慢慢谈到越战,那位将军谈得兴起,卖弄自己学识,引经据奥地说希罗多德在撰文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曾说过: “你总不能远离前线28英里,而在后方舒舒服服当个安乐椅大将军吧!” 当访客走了后,一直坐在艾森豪威尔身旁的Humes询问老帅上述一句说话的典故,怎知艾森豪威尔却说:“首先,讲这句话的是保卢斯,而非希罗多德;其次,那不是值罗奔尼撒战争,而是布匿战争。所以他的引经据典是错了。”Humes有点大惑不解地问艾森豪威尔,那么为什么你刚才不当面予以指正呢?你估计艾森豪威尔如何回答?他说: “你就是不明白,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为懂得恰当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 我想,那些时时刻刻忙着表现自己小聪明的人,是否也应该看看艾森豪威尔的故事呢?(摘自《启迪·下半月)
幸福就是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张达明 在小小寰球的西北部位,有个小巧玲珑的国家,她既像一块冰雕雪琢的碧玉,又犹如一只含草的玉兔,那就是仅有52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芬兰。 不久前,这个国家一位16岁的少年,也不知是怎样以芬兰总统的名义搜索到美国总统布什电话号码的,并以娴熟流利的英语连闯森严壁垒的白宫三道电信监听关口,硬是和世界上“个子”最高的总统通了电话。尽管后来少年免不了被警察带走“教导”一番,但他凭着“小个子”敢于挑逗“大个子”特有的胆量和勇气,引起了芬兰社会的强烈反应,民众不仅没有丝毫责怪少年的卤莽行为,相反却把他尊为民族英雄,并以他为自豪,竟还因此平添了幸福成就感。 这件和幸福成就感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在芬兰人看来,却是社会和谐自由的一种体现。 从2004年到现在,芬兰人的幸福感一直排名列为世界前位,国际竞争力也仅排美德之后名列世界第三,进入了福利2.O时代,并完美解决了高税收与创造力的矛盾。 但就在上世纪80年代,芬兰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抑郁和最贫穷的国度之一。 要想改变当时的现状,真正使大家都幸福起来,芬兰政府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民众普遍认为,要使人人都真正幸福,政府就必须进行革新和开展全民教育,而且要在这两方面予以大力投资。理由是,芬兰作为一个人口稀少的贫穷国家,如果想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社会,使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就需要聚集所有人的力量提升民族责任感,但最为重要的,就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 政府立即顺应民意,不但按大多数民众的要求做了,而且做得更加完美,并很快取得了巨大成功。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芬兰人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把教书看做是低等的工作,而看做是非常受人尊敬和社会地位最崇高的职业,如果谁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硕士学位和苛刻的6年专业学习,包括教育课程及深入的专业课程学习,否则,是绝不可以担当教师职务的; 芬兰全国没有一所私立学校,每个适龄青年都充分享受着世界上最慷慨的公立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甚至包括昂贵的医学院和法学院,政府都全部实行免费,但芬兰全国的大学数量却屈指可数,且不分重点和非重点,而教育水平在发达国家中却是最优秀的,这完全得益于国家建立了成功的教育体系和绝对的教育平等机制,保证了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 芬兰人在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后,都自觉地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人充满了激情和富有创造性,从而使国家经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竞争力,也让经济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确保了一批批新的创新者不断涌现,促进了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芬兰没有人会依靠出身去谋一份好工作,人人都有平等的生活、自由和就业机会,以及得到合理报酬和福利分配的机会; 芬兰人成功创造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安全的福利国家,穷人不低贱,富人不跋扈,报纸上根本见不到有关富豪名媛的新闻; 芬兰人从不夸耀自己的财富,也不奢侈消费,政府对于每个人的收入情况都了如指掌,大家也都会很自觉按时地交纳各种税费,从没有人会去想为偷税漏税寻找任何借口; 芬兰人看病几乎不需要花钱,因为政府已经把国民生产总值的7%用于了医疗保健; 芬兰人如果有失去工作的,在最初的18个月里,仍可领到高额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来薪水的70%,即使退休后,依然可以获得丰厚的养老金,约等于最后一份薪水的60%; 芬兰人不认为社会花费是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拖累,而是一种强大的正面力量,它不但能让所有人的资产为整个社会的利益服务,而且还使全国经济具备了足够的后劲力量; 芬兰政府是世界上最为清廉的,总统跟普通人一样排队等飞机,跟平民一样排队购买食物等,2007年获政府清廉评比全球第一; 芬兰人的幸福不是靠祈求上帝而来的,而是通过全体国民努力争取得来的。归根到底,是他们有效地把强大的国民责任感凝聚到了一起,用芬兰人自己的话说: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既有创意又有照顾的世界里,我们已经找到了幸福路径,这就是,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惊恐”的美国大兵雕塑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参战的一个真实场面——在丛林中搜索前进。 然而,这19具头戴钢盔、持枪驱前的美国士兵,每个人都显得小心翼翼、谨慎无比,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点,或左顾右盼,或东躲西让,再朝他们的脸上看,每张脸都写满了
找支羊带我们去成功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自己势必更加刚愎自用。所幸艾菲尔找到了一只“羊”,引导自己走向了事业和人生的顺境。(摘自《启迪》2010年第7期)
通向光荣的道路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侯拥华 基里奥是一个艺术天才,他把自己的整个身心、灵魂与生命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雕塑创作中。他创作的作品极富美感,而且充满了慑人心魄的力量。但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奴隶,就在他刚刚开始进行艺术创作不久,古希腊政府颁布了一条不公平的法律:奴隶搞艺术创作要判死刑。 这条法律给基里奥以沉痛的打击,基里奥内心充满了挣扎与痛苦。当基里奥决定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时,他的姐姐基里奥拉站了出来。她对他说: “到我们房子下面的地窖去,我给你点灯,给你粮食,继续工作吧,上帝会保佑我们的。” 姐姐的话给了基里奥莫大的勇气。在姐姐的陪伴和保护下,基里奥躲藏在黑暗的地窖中,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他就创作出一组令他满意的作品来。 不久,雅典举行了一个艺术展览会,主持展览会的是政府显要兼艺术家波力克,而参加展览会的人几乎全是古希腊当时最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雕塑家菲狄亚斯和哲学家苏格拉底。基里奥不想放弃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就悄悄将自己的作品送了过去,陈列其中,并和姐姐躲藏在人群中观察人们的反应。 展览会上,大师的作品让人们流连忘返。但是有一组没有署名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很快引起了所有艺术家的注意,成为了人们参观的焦点。大家都围过来欣赏。 “这简直就是阿波罗神自己的作品。”有人赞叹说。 “这组雕塑作品,太完美了,显然比大师们的作品更加出色。”还有人给出这样的评价。在它面前,所有艺术家除了交口称赞,心悦臣服外,心中竟然没有一丝妒意。 这是谁的作品,人群中有人询问。听到提问后,传令官就在人群中大喊: “这是谁的作品?”喊话在大厅里回荡了很久,竟然没有人回答。传令官又重复了一次,可仍然没有人应答。这时,传令官禁不住自言自语起来: “怪了,难道这是一个奴隶的作品吗?” 大家正疑惑不解,人群忽然一阵骚乱,一个衣发散乱的美丽少女被拖了出来。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指着她说,这个姑娘知道这组雕塑作品,我敢肯定,但是她不肯说出雕塑作者的名字。 被指责的少女站在人群前,紧闭双唇,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神情。那位少女就是基里奥的姐姐基里奥拉。 官员问她,这是谁的作品,她不开口。人们又告诉她这样的行为是要被惩罚的,她仍然不说话。 “那么,法律是强制的,我是执法大臣,把她关进地牢去。”主持人波力克生气地发话了。 波力克话音刚落,一个留着长发、面容憔悴,而眼中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年轻人,冲到了他面前: “放了她吧,我是雕塑者。那组雕塑是我的作品,一个奴隶双手的劳动。” 果然是一个奴隶的作品。人们愤怒了,鼓噪着高喊: “下地牢!下地牢!……该死的奴隶!” 一时,展览大厅,喊杀声震天。人们翘首期待着波力克下令将这两个违反法律的奴隶抓进地牢处死,以维护法律的尊严。 但是,波力克沉思了一下,忽然羞愤难当,激动地说: “不!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保护那组雕塑!是阿波罗神用这组雕塑告诉我们,在希腊,有比一条不公正的法律更崇高的东西。法律最崇高的目的就是保护和发展美好的事物。雅典之所以能闻名世界,那就是因为她对艺术不朽的贡献。这位年轻人不应该下地牢,而应该站在我的身边!” 波力克的话赢得了人们的阵阵掌声和一片赞同声。他的助手阿士巴莎箭步走上前,把手里标志着胜利的橄榄冠戴到基里奥的头上,而且,他又亲吻了一下基里奥那勇敢而深情的姐姐,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这件事情过后,希腊政府废除了那条不公正的法律。为了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国家还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不久,希腊政府为奴隶出身已经惨死的寓言家伊索,树立了一尊雕像,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怀念,并以此昭示天下:通往光荣的道路是向所有人开放的。 古希腊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人,并给他们以无比崇高的荣耀与丰厚的财富。可这在当时,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正因如此,古希腊造就了一大批闻名世界的艺术家,并创造了灿若星河的艺术文化。 (摘自《美文共享》)
曹参的大智慧
作者: 暂无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是说,从容安静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约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恭敬、端正地坐在朝南面的天子位上罢了。 今天领导场上,小聪明常见
另一个女子,不是林徽因
作者: 吴虹飞   来源: 读书文摘·经典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广场   纪念碑   周总理  
描述: 吴虹飞 这个女人,她对快乐的要求是卑微、诚实和隐忍的。无论是梁思成生前的才学成就,还是林徽因身后的名声显赫,注定了这个既无学历也无地位的女人的后半生,只能存在于光华背后的暗影中,默然无语……她的快乐在于传播她丈夫的思想与精神。 黄昏,清华大学西南小区。一位华发满头的老太太,穿着天蓝色的衣裙,站在自家的院子里,默默收起晾干的衣服,夕阳斜斜打在周遭的篱笆和爬藤植物上。沉默寡言的儿子,刚刚把上小学的孙女儿接回家。过了一会儿,女儿也从学校的图书馆下班回来了。厨房里飘出了晚饭的香味。 这位普通的老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遗孀林洙。 那是初夏的6月,暮色四合,清华园里刮起了阵阵凉风,似乎要下雨了。 相濡以沫的爱 1928年林洙出生于福州。一岁之后,开始随着父母迁徙。先在南京,抗日战争后,宣城、湘潭、柳州、贵阳,昆明、上海,并在上海结束了中学教育。林洙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学院,但是公职人员的家庭,经济上难以负担。 林洙的父亲是铁道部的工程师,想让她北上去考清华的先修班。他给林徽因写了一封信,信里是恳请他们的同乡帮助她进入先修班。 初到清华,她20岁,扎着头巾,穿着裙子,露出细长的小腿。年轻时一样的美,活泼、谦卑、好脾气。因为先修班那一年没有办,林徽因决定每周二、五下午亲自辅导她的英语。而林徽因当时肺结核已经到了晚期,英语课只能断断续续进行,直至完全停止。 林洙在建筑系的楼道里,第一次遇到了梁公——梁思成。这位长者扬了扬眉毛,说: “这么漂亮的姑娘,一定是林小姐。” 林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而多年以后,林洙回想起来,她当时,绝对想不到,命运给她与梁思成安排了那么多的纠葛和磨难。以至于她的后半生,只得以他为中心。 1959年,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资料馆的管理员,林沫担当了为梁思成整理资料的工作,闲暇时间,也时常聊天、谈心,或者做些小菜送给梁思成的岳母吃。 过去,林洙与林徽因交谈,都是林徽因口若悬河,她自是插不上嘴。而与梁思成谈天,虽然是晚辈,就连林洙这等本来不善言辞的人,也在这个“大人物”面前发挥其有限的口才,发表着幼稚而热忱的意见,从沈从文、曹禺、巴金,到欧洲、苏俄的小说,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小说,滔滔不绝。而梁思成则在一旁静静倾听。他是她的师长,但现在却渐渐成了她倾诉的朋友。她甚至对他讲了她的婚姻、她恋爱的烦恼,而梁思成也是推心置腹。 1955年林徽因去世后, “万籁无声,孤灯独照”,林洙给他带来了温暖和慰藉,这是他极大的幸福,也是诸多的烦恼。他于是鼓足勇气,半是忐忑,半是自嘲,给她写了一封大胆的信: “真是做梦没有想到,你在这时候会突然光临,打破了这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你可千万千万不要突然又把它‘收’回去呀!假使我正式向你送上一纸‘申请书’,不知你怎么‘批’法?……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他署名是“心神不定的成”。 林洙当面看完了这封信,梁思成却害怕唐突了她,嗫嚅着说, “我以后……再不写这样的东西了……”林洙一听到这样的话,陡地觉得伤心。她扑到她敬爱的师长和朋友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他们只是决定,从此以后生活在一起。 1962年,林洙与比她年长27岁的梁思成结婚,因为年龄、学识和生活经历上的差距,引起众多非议。资料员的身份,她与前任丈夫的离婚,也是人们诟病她的重要理由之一。也有人理所当然地传说她的野心: “林洙想做建筑界第一夫人。” 亲情的压力不低于陌生人的议论。长女梁再冰尤其反对这桩婚事,她游说她的叔伯和姑母们,让他们联合写信,来反对梁思成的再婚。林洙当时总是觉得,走在路上,似乎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她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梁思成和子女的疏远,与兄弟姐妹的不往来,她认为是自己造成,一直负疚在心,尴尬难当。而梁思成却坦然处之,他宽慰她,鼓励她,承担了所有人的责难和诟病。林洙因此觉得那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 “他了解我的每一时每一刻的思想”,她很安慰地回忆说, “往往是我刚要开口说话,他就把我要说的话说出来了。” 他叫她作“眉”,因为福州地区的所有人家的大女儿的小名都叫“眉”。 在婚后仅有的一张合影中,林洙穿着黑色布鞋和小花棉袄,梁穿着深色中山装,因为站在高一级的台阶上,显得比林洙高出一头来。林沫身体略微右倾,似乎要靠在梁思成身上。两个人面对着镜头,微笑。这是一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合影。她是一位凡俗的妻子,他是一名平凡的丈夫。她仰视着他,他与她平等相处。 她曾经在信中对自己的丈夫恳切地倾诉: “我多么多么想念你,无比需要你。”那是一位妻子对丈夫,一个女人对男人,全心全意的依赖和爱。 动乱中的不离不弃 然而她并没有旁人所想象的那样获得显赫的名声和地位。灾难突如其来地降临,她的生命从此再次陷入动荡。 “文革”期间,红卫兵、工宣队,曾经训话林洙,要她和“反革命学术权威”划清界限——离婚。梁思成也迫于压力,对她说: “也许你和孩子们还是离开我好。”他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林洙的两个孩子:林哲和林彤。但是她并没有离开。相反,她尽力保护着他。 彼时,梁思成停发工资,身无存款,患心力衰竭,病人膏肓却无法住院,林洙与北医三院几位大夫暗中保持着联系,从此担任着妻子、保姆、理发师和护士的角色。当时,梁思成无法完成“自我批判”,处境凄凉,精神上也十分孤独,唯一的陪伴,就是忠心耿耿的“愚妻”林洙。 他们居住的清华北院的屋子十分潮湿,到了冬天,墙上、地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霜。冬天刚搬进去,即便是生着炉火,室温还是在零度左右。忽然窗上玻璃被人砸碎,林洙与孩子们在大风中,手忙脚乱地糊报纸,但怎么也贴不住,因为糨糊一抹上就冻成了冰。 那时,清华已经被几万名“工宣队”成员包围。据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回忆,当时清华处在一种血雨腥风的恐怖之中。不少教授因为不堪凌辱而自杀,而红卫兵、工宣队的人可以随意打人,抢劫不时发生,人人自危,性命堪忧。 某天晚上,梁思成病卧在床,忽然有不明的大汉戴着红袖箍闯将进来,拿着手枪和刀,勒索财物。林洙挺身与之周旋,于是皮鞭朝她劈头打了过来,梁思成猛然扑过来: “你们不能打人……你们凭什么打人?!……”只见他脸色发青,呼吸困难,来人害怕出了人命,就先撤走。次日梁思成要求林洙离开家里,由他一人对付不明来者。林洙后来说,我明白他的考虑,但我一步也不肯离开他。那是1968年7月27日,天上下着瓢泼大雨。 “也许我和他会一起被红卫兵打死,也许我会被兄妹疏远,也许会被子女抛弃,也许会被朋友们拒绝。但是……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诚实地把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所求甚微的快乐 “你真是‘反动权威’忠实的老婆。”梁思成对妻子说。这位老人到了生命的困境,仍然不忘记幽默一下。 那时,整理梁思成大量图书和资料,林洙翻出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的是一些精美的雕塑品的图片。把玩着一对汉代铜虎的图片,梁思成情不自禁地说: “眉,你看看多……”“美”字刚要说出口,忽然想起是当前最犯忌的词,于是改口说, “多……多么‘有毒’啊!”两个人忍不住相视大笑。那是“文革” 以来第一次欢笑。 这些图片,就是后来梁思成的著作《中国雕塑史》里的珍贵的资料。1987年,林洙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佛格博物馆亲眼看到了这一对汉代铜虎,她耳边又想起了梁思成殷切的赞叹: “你看看,眉,你看看多……多么‘有毒’啊!”林洙忍不住笑了。 时过境迁,斯人不在,我问她这么多年来她得到了什么。林洙的回答自是坦然: “他给了我快乐。” 这个女人,她对快乐的要求是卑微、诚实和隐忍的。无论是梁思成生前的才学成就,还是林徽因身后的名声显赫,注定了这个既无学历也无地位的女人的后半生,只能存在于光华背后的暗影中,默然无语,她只觉得这是应当。那是别人的光,照不到她的身上,即使是患难与共的丈
塞罕坝之夏
作者: 洋桃   来源: 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草场   高原   草原   习惯   丘陵   坝上   星湖   彩虹   木兰围场   夏季  
描述: 塞罕坝又称"木兰围场",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而木兰围场曾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猎之所。这里是摄影者的天堂,也是喜欢骑马、徒步,亲近自然者的绝佳之选。在北京往北约五百公里,河北与内蒙的交界处
白马秋风塞上——坝上草原
作者: 暂无 来源: 探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现场   企业集团   艺术   高岭   晶发   跃进   冲门   美术馆   深圳  
描述: 供应的保障任务。 线路特色: 红山军马场境内水源丰沛,是滦河的主要源地。广袤的草场,清澈的湖泊,使这里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历史上,这一带是清木兰围场72围
< 1 2 3 ... 40 41 42 ... 65 66 67
Rss订阅